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防治技术及实验平台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我国正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凭借其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在我国飞速发展,成为了“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直流输电迈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传输容量和更紧凑的输电结构的趋势下,交直流、送受端之间的耦合日益紧密,单回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对区域电网的影响日益严重,引发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故障工况也日益繁杂,导致现有换相失败防治策略已不再完全适用。亟需探究多类故障工况下换相失败的发生机理,进而形成更完备的换相失败发生机制和更全面的换相失败防治技术。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多类FACTS装置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相失败发生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研究”(5190705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直流外送系统的稳定控制技术”(2017YFB0902000)、国网总部科技项目“酒湖工程特高压直流输电物理模拟平台的建设和换相失败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SGTYHT/17-JS-201)等资助下,依托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多控制器交互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与防治、多直流输电线路耦合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与防治、送受端交流故障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与防治和LCC-HVDC物理模拟平台及换相失败的物理模拟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形成了考虑直流系统内、外部影响因素的换相失败综合防治技术,可为实际工程中换相失败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LCC-HVDC内部多控制器交互影响问题,研究了多控制器交互作用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及其防治方法。首先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结构,给出了控制系统中各控制器的数学描述方法。基于各控制器的描述函数,分析了故障工况下多控制器间的动态交互过程,给出了系统故障和恢复期间的运动轨迹,进而分析了各控制器自特性对系统恢复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故障持续时间、故障严重程度以及受端交流系统强度等影响因素对多类控制器交互不当所致换相失败的影响机理。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型定关断角控制的换相失败防治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换相失败机理的准确性与防治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LCC-HVDC各直流输电线路耦合影响问题,研究了输电线路耦合效应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及其防治方法。首先基于单根均匀传输线的数学方程,建立了同塔多直流输电线路的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线路模型,分析了线路耦合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故障工况下线路间的电磁耦合机制;然后,揭示了直流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和不同线路结构对线路耦合效应所致换相失败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单、双回直流系统中线路耦合效应所致换相失败的防治方法,并通过相应仿真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3)针对LCC-HVDC外部交流系统故障问题,研究了送、受端故障所致换相失败的机理与防治方法。首先分析了送端、受端交流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影响特征。其次,基于各类故障的影响特征以及直流输电系统准稳态方程,分别分析了送端和受端各类交流故障所致换相失败的发生机理,并分别研究了针对送端或受端故障所致换相失败的防治方法。最后,将仅考虑送端或受端故障的防治方法进行了集成和简化,形成了同时考虑送、受端交流系统故障的综合改进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外部交流系统故障引发直流换相失败的风险。(4)针对LCC-HVDC换相失败的物理模拟问题,研究了低压直流输电物理模拟平台的搭建方案以及换相失败模拟方案,主要包括系统接线方案、阀组拓扑结构、直流控制策略、故障模拟方法和故障保护方法,并据此搭建了1600V/100 k W单极双十二脉动直流输电物理模拟平台。本文详细介绍了所搭建物理模拟平台在系统布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思路,通过所搭建的直流输电物理模拟平台对多类故障所致换相失败现象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基于所提改进控制策略的换相失败防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平台整体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可安全可靠地模拟多类故障所致的换相失败现象,且所提防治策略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概率。
其他文献
自联合国提出建设“包容性金融部门”(我国后来翻译定型为“普惠金融”)的目标之后,其他世界组织开始高度关注并持续推动。一般性解释,普惠金融就是要让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特别是贫困人口、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不再被边缘化,而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合法客户,使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交到目前被排斥的人群手中。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一改之前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
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间的Lipschitz等价性问题和一般自相似集中具有唯一码的点构成的集合的维数下界估计问题.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考虑了一类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对于该类集合中的任一集合,我们首先将它表示成有限个互不相交的非空紧集的并,并且这些紧集之间通过一个有向图相互联系.进而给出了一个判别该集合类中两个集合Lipschitz等价的充分条件.此外通过有向图技巧,我们还研究了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喜温不耐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环境温度超过32℃时即产生热害症状。高温胁迫引起花粉败育、落花落果,致使辣椒减产约70%。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夏季高温胁迫已成为限制辣椒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这严重制约着辣椒产业的发展。因此,筛选优质耐热辣椒材料、探究辣椒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明确辣椒耐热机制,对辣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PEC过程和特异性生物识别过程的新分析方法。在PEC检测中,入射光源激发光电化学活性材料,以产生的光电流作为检测信号,而特定的生物分子通常用作捕获分析物的生物识别探针。PEC生物传感器展现出快速响应、操作简便和易于小型化的特点,这归因于光分析和电分析。由于生物探针与分析物特异性相互作用,PEC分析还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此外,入射光源和检测信号的完全分离可以
立场(stance)这一术语来源于哲学概念主体性(subjectivity),是说/写者在语言使用中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的观点,态度和信仰等。主体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说/者在产生话语的同时,就是表达自己对人、事物以及状态的态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对主体性的定义和其它相关术语,其中,立场(stance)这一术语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引进了说写者所属的言语社团,
荧光成像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以及对细胞和活体检测具有非侵入性等优点,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对荧光成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适的方法与技术实现细胞和活体中生物分子含量的监测,同时也希望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时空分布、转运过程以及相关生物事件的精准监测。近年来,借助于荧光探针,荧光成像技术已广
黄土堆积序列作为记录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第四纪以来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历史,因此黄土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嵊山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海陆交汇带,其自然地理环境受东亚季风控制。天山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受控于中亚西风带。本工作选取嵊山岛黄土和天山北麓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黄土理化特征等反演其记录的环境信息,深入了解这两个区域晚第四纪时期的区域古气候变化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攻关阶段,但面临着劳动力人口资源禀赋优势下降、人力资本地区分布不均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探索上述挑战的有效应对方式,本文从人力资本度量角度出发,发展了国际新兴的广义劳动力分类法,构建出更为科学、全面的广义人力资本度量指标,重新审视了我国人力资本发展与分布情况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为探索未来广义人力资本在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下降背景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作为生命体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具有精确的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特性和碱基序列排列的多样性,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改造后,成为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的纳米级的功能核酸材料。功能核酸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结构可预测性和可编程性等优势,能够通过精确的核酸链置换反应、级联化学反应网络和核酸智能逻辑运算等方式实现特定的核酸传感分析功能
冬眠是动物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一套生存策略,用于抵抗冬季低温和食物匮乏。动物在冬眠期间通常呈现出蛰伏和苏醒两种生理状态的交替,而交替之间往往会出现剧烈的生理波动,例如在蛰伏状态,体温、代谢率、心率和耗氧量均会显著降低,而在苏醒状态,这些生理指标又会迅速回升。这些剧烈的生理波动对于非冬眠动物往往是致死的,而冬眠动物却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害。动物在冬眠过程中优异的代谢调控和组织保护能力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