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照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作出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Diener,2002)。民族认同是指民族成员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本民族身份的思考,进而形成对民族的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的认同,以及本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态度、归属感、行为卷入和信念的认同(万明钢,王亚鹏,2002)。文化适应压力是存在于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压力,是指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接触引起群体及其成员心理与文化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对新环境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Berry,1999)。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认同带给他们不一样幸福体验。近年来,学者们对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压力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为了对藏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压力有更全面的了解,本研究采用民族认同问卷(TUEI)、文化适应压力问卷(ASSIS)和主观幸福感问卷(SWB)对533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民族认同、文化适应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本研究旨在将研究结果应用到藏族聚集区,向民族地区的高校教育提供对策,营造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的校园环境,提高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在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汉族朋友数量学习汉语时间上差异显著;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在性别、居住地、汉族朋友数量、学习汉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藏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居住地、学习汉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2)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压力存在显著相关;主流文化认同与歧视感、恐惧感、敌意感显著负相关,积极的民族认同与思乡、文化冲击显著正相关;消极的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压力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歧视感、害怕、文化冲击、敌意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3)主流文化认同、歧视感、思乡、害怕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文化适应压力在在主流文化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在消极的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直接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