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或其表面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从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最后造成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坏死和心肌重构。临床上迫切需要高敏感度的心脏标志物用于ACS的早期诊断,以便帮助医师在心肌坏死发生之前就能将心肌缺血检测出来。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albumin,IMA)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可经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 test,ACB试验)检测到。国外许多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高敏感度。本研究采用国产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旨在验证IMA在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并探讨IMA在ACS短期危险分层方面的价值,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一)入选患者2007年4月~200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就诊和收治的疑似ACS的急性胸痛患者。(二)最后诊断与分组1、UA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3±12)岁。2、AMI组:53例,男39例,女14例,年龄(65±11)岁。3、NICP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53±9)岁。4、健康对照组:为医院体检中心筛选的身体健康者30人,男22例,女8例,年龄(59±10)岁。二、实验方法(一)标本的采集所有入选患者于就诊或入院后静卧30分钟抽取肘正中静脉血6mL,其中4mL用于cTnI和BNP的检测,另2mL静置凝固后立即离心,留取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检IMA。(二)检测方法1、IMA测定: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比色法,所用试剂盒及标准品购自长沙颐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试剂盒由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在美国贝克曼公司Access免疫分析仪上检测结果。(三)观察指标1、各分组间IMA水平,即ACB值。2、住院1周内由专人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LVEF值,对AMI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功能进行评价。3、对AMI组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死亡事件。三、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IMA水平与LVEF之间的关系采用Peason相关性检验。心脏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一、各组间IMA水平及对ACS诊断性能的比较1、ACS组的ACB值为54.73±6.36 U/ml,明显低于NICP和健康对照组,P<0.001。2、取区分ACS和NICP最适cutoff值(临界值)=63.80 U/ml,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47%。3、IMA对ACS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ECG和cTnI,而联合应用IMA进行诊断后其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应用ECG和cTnI明显提高。二、心衰组与非心衰组IMA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组ACB值较非心衰组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Pea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CB值与LVEF呈正相关,r=0.619,P<0.001。三、死亡组与存活组的IMA水平比较1、死亡组ACB值明显低于存活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例死于充血性左心衰竭,2例猝死。2、区分死亡和存活最适cutoff值=50.84U/ml,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826,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82%。3、将死亡事件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ACB值和BNP值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CB值降低是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724,P=0.046。结论1、IMA可用于疑似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2、IMA水平可能与LVEF有一定的相关性。3、IMA可作为AMI患者短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_2)光催化剂薄膜修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与未修饰TiO_2薄膜PMMA IOL的表面性能,为今后相关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主波长为365nm的a波紫外光(ultraviolet a, UVA)作为激
目的: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以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尤其是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测,了解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耐药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以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AmpC酶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在临床实验室中建立一种及时、准确的AmpC酶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09月至2007年08月我院临床分
目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蛋白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临床上可表现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