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群关系一直是党和政府重视的工作之一,目前学界对农村干群关系的表现、原因、对策等均有相关阐述。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资源下乡,农村干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对乡村治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本文以草兴村作为个案,利用访谈、文献、调查的方法,分析资源下乡给村庄各层面带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善干群关系,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的缘起、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和基本概念等;第二部分介绍样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革开放后干群关系的变迁,将改革开放后草兴村的干群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改革初期矛盾较多。国家从村庄汲取资源,是一种压力型体制,村干部的主要角色是国家的代理人,工作任务是从农民手中收取税费,强制执行计划生育,使这一时期的干群关系矛盾较多;税费改革后短暂的冷漠。税费改革使农民的负担减轻,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减少,村民对于谁当村干部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资源下乡后的不和谐。资源进入村庄,村干部的作用和地位再次凸显,村民开始关心“什么人在当村干部”,干群关系出现不和谐;第三部分分析资源下乡与干群关系变化的原因和后果。资源下乡给乡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的生活确实带来了很大变化,但使干群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其原因主要有利益分配失衡、表达机制缺失及村级监督乏力等。同时不和谐干群关系对村庄造成不利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