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细胞克隆技术,及其与基因打靶技术的结合为哺乳动物的遗传工程和基因组保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法。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发展能够从长时间培养的细胞系获得克隆兔的技术,一直是兔克隆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本试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世界上获得首例来自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兔,以及首例来自兔胚胎干细胞的克隆兔。
通过对不同激活条件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发现两次电击和化学激活能够较好的激活兔M Ⅱ期卵母细胞,B2培养液是适合兔孤雌胚胎发育的培养液。
通过对兔耳部皮肤组织的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兔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保存体系。在不同处理后的细胞周期的研究中发现血清饥饿培养不能显著提高兔成纤维细胞GO/G1期细胞的比例。
在核移植试验中发现,经过血清饥饿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克隆胚胎,比未经血清饥饿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克隆胚胎在胚胎发育率上有显著的提高。将来源于血清饥饿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467枚克隆胚胎移植给20只假孕母兔,结果8只妊娠到期分娩,其中5只自然分娩出9只小兔,但它们在出生后十天内陆续死亡。另外3只假孕母兔经剖腹产分娩5只小兔,其中3只存活至成年,2只有正常繁殖能力。微卫星分析证明3只克隆兔的遗传物质和供体细胞兔一致。这说明利用经过长时间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能获得有繁殖能力的克隆兔。
在利用兔胚胎干细胞进行克隆兔的实验中发现,兔胚胎干细胞不适合直接用于核移植。分化后的胚胎干细胞用于核移植可以显著的提高克隆胚胎的囊胚率。将421枚胚胎干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给21只假孕母兔,有2只怀孕到期,生下一只克隆兔,该兔存活至成年,具有授精能力a微卫星检测证明这只兔子和供体胚胎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致。这说明兔胚胎干细胞经过分化后可以用于克隆兔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