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成就上,能与现实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比肩的美国女作家伊迪斯·华顿,一生著作颇丰,而代表作《纯真年代》更使之成为首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家的女性作家。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心理分析手法和精湛的讽刺艺术,伊迪斯·华顿围绕着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的人生起伏,尤其是情感纠葛,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所谓的“纯真时代”即旧纽约时代,传统习俗对于个人野心和梦想的压制,并使之破灭的过程。伊迪斯·华顿认为,这是一个视纯真为至高道德准则的时代,却掩饰不住其因循守旧,虚情假意和世故圆滑的本质。伊迪斯·华顿在人物设置和语言风格上将这种讽刺发挥到了极致。男主人公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伊迪斯·华顿,生活在上流社会却被其束缚。内心活动的丰富细腻和个人情感的错位让他在坚守还是反抗传统,放弃还是追求真爱,寻找还是迷失自我的路上不断挣扎。由于纽兰·阿切尔的性格懦弱,以及以梅为代表的旧纽约的牵制,伊迪斯·华顿在小说结尾留给我们唏嘘不已的结局。本文试图以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为论述切入点,借助当代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原型理论,即人格发展理论,系统阐述纽兰·阿切尔在以旧纽约为时代背景的人生中,经历了的人格发展过程。荣格原型理论首次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即代表某一种族或文化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经历,被称之为文化象征。集体无意识由许多原型意象构成,在文学评论中,最常使用的意象包括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自性等,其中自性是最核心的原型,对于前面的原型意象起到缓解冲突,最终达到平衡、统一、和谐状态的作用。原型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学批评中,并成为分析以文化为载体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心理分析手段。本文用原型理论分析《纯真年代》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后得出结论,纽兰·阿切尔先后经历了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等不同的原型意象,且每种原型在小说中都有对应的客体投射,但是纽兰·阿切尔最终并不能很好地协调人格面具与阴影,阿尼码与阿尼姆斯原型彼此之间的冲突,其自性没有得到完美的发展,最终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人格的禁锢不仅仅是旧纽约这样的大环境的产物,也是纽兰·阿切尔深受传统体制压抑带来的失衡的个性发展的结果。纽兰·阿切尔作为旧纽约上流社会青年的缩影,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物的命运沉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