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兼对当代社会审美现象的思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消费”词义的历史演变入手,重点分析了广义的“消费”所具有的三个层次(即使用价值的消费、交换价值的消费和符号价值的消费),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西方消费文化演变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首先指出,在今天这个物品极大丰富的消费社会里,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鲍德里亚语),消费意味着意义的生产,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与这个时代的文化逻辑,即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密不可分。在对意义生产的哲学、美学阐释中,本文指出,人作为有意识的高级生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同时当作自己的对象来加以认识和思考,从而使自己在物质生活世界之外拥有自己的意义世界。 第三部分描述了视觉文化、媒介文化和身体文化这三个消费时代典型的审美文化现象。 第四部分在以上的理论梳理和现象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在消费时代进行意义建构的契机:第一,树立文化的人文导向;第二,重建艺术审美价值;第三,确立意义生产主体性。
其他文献
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校勘以精审著称。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说文》本体文献。残卷在说解内容之更正、同篆夺文之补充这两个方面,验证了段氏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我国职业流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职业流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化,而且还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所以对职业流动现象的研究成为
国内对资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对《资本论》这一经典的解读多是从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人从本体论角度来研究《资
当代世界的人们为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问题所困扰,究其原因,这与近代政治哲学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重新回到近代政治哲学的开创者霍布斯,详细考察霍布斯政治构想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