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免疫接种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出现,暴露出我国免疫接种公共卫生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在生产研发阶段,受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设施建设等诸多原因的限制,政府对疫苗生产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补贴有限。政府对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出厂批发定价总体偏低,疫苗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利润弹性较小,相应的疫苗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疫苗制品的升级换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定价阶段,第二类国家免疫计划外疫苗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定价,因其存在生产、批发、运输等诸多流通环节,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因成本问题市场价格也相应的偏高。同时在接种阶段,地方实施国家免疫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经费存在被挪用和滞发、疫苗储运的冷链建设不符合标准以及缺少基层疫苗接种人员和接种规范培训不足等突出问题。形成了当前城乡免疫接种工作的严重不平衡问题,阻碍了我国疫苗实际接种率的同比提升。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国家疫苗储备的品种、数量偏少,同时疫苗的快速研发及紧急大量扩产受到我国现有的疫苗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的能力的限制,在应对疫苗质量事故、疫情大规模暴发和疫苗生产的意外波动等突发事件情形时尚难以应对。目前在体制层面,从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原因调查诊断到不良反应处理赔偿我国正在摸索和尝试中建设系统的免疫接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完善免疫接种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是当前政府预防对免疫接种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工作重点。本文尝试厘清我国当前免疫接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法制,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索改善我国应对免疫接种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法制路径。为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做到立论有据、资料翔实,本文秉持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积极进行法律规定与案例的探索讨论。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如预防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的方法和途径,着重分析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达到何种程度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现有应对预防接种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体系,预防接种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预防接种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疫苗安全事故赔偿的问题。第四部分从疫苗研发、生产、流通、到被接种的四个环节出发,探讨确保预防接种安全、避免预防接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