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在青岛地区的传播与发展(1897-1966)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之城”是青岛的一个城市名片。建置仅仅百余年的青岛是一座与电影同龄的城市。虽然在青岛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电影制片厂,专业的影视教育机构也仅仅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出现,但在青岛的历史上曾诞生了大量的电影艺术家,洪深、孙瑜、崔嵬等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与青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大批电影名片也曾在青岛取影拍摄。本文从文化事业发展的多个角度梳理论述了从1897年到1966年间青岛地区电影事业的传播与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电影放映事业发生与发展(1897-1937),青岛早期的电影拍摄与创作(1920-1937),非常时期的青岛电影(1937-1949),建国初期的青岛电影(1949-1966)。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个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在论述中,本文除分述了电影的传播与创作情况外,也力图将二者的互动与影响、电影文化的发育等问题予以解析。青岛成为“影视之城”是因缘际会的时代风云留给这座城市的必然,在叙说与论述的过程中,本文作者力图寻找这种必然。
其他文献
文学的根本性质是生存,任何作家的创作、任何哲人的思考无不根基于最本己的生存体验。海德格尔用“此在”来称呼人这种存在者,认为生存不是现成的存在,而是逐渐生成的存在,历
余华是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真正变化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广泛运用了各种现代艺术手法,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突出表现为对人的存在本质的独特理解。本文立足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