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势面理论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岩体中广泛存在规模不等、产状不同、性质各异的结构面,结构面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而且直接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方式,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边坡稳定分析中引入优势结构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岩坡优势面分析理论,考虑边坡开挖后卸荷作用对不同方向的结构面的影响不同,引入工程优势面概念,然后将该理论应用于岩质边坡稳定分析,分别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其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1)对岩坡优势面理论(包括地质优势面、统计优势面和罗氏优势面的概念及确定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2)考虑边坡的开挖卸荷效应,提出了工程优势面的概念,认为确定工程优势面最主要的因素是结构面与边坡主卸荷方向的夹角,并推导了三种方位关系对应的结构面与边坡主卸荷方向的夹角;   3)结合读研期间所参与的具体工程边坡数值模拟,归纳总结了各级结构面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对“含节理岩石”的力学参数采用的等效连续复合法。   4)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右岸溢洪道斜向谷和横向谷剖面为例,分别进行罗氏优势面分析和工程优势面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建立不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工程优势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的边坡模型,与根据罗氏优势面分析结果建立的模型相比,计算结果相差很小。   5)考虑到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不同,对以上具体工程岩质边坡,根据罗氏优势面分析和工程优势面的分析结果,分别进行极限平衡稳定分析,确定的滑动位置及方式、安全系数是一致的。再次表明工程优势面的分析结果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进水塔是一种体型结构、边界条件和受力情况比较复杂的水工建筑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空腹式结构,建在靠近岸边的水库中,顶部用工作桥与河岸连接,其外围四周皆承受水压力,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十分重要。以前对进水塔高耸结构的地震分析中,对于结构与起支撑作用的地基及山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很少,往往是将塔体与周围的建筑物和山体分离,仅仅采用弹簧来模拟周围结构的作用,这就更加简化了周围建筑物的作用。而在低周
自1998年启动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开发研究,我国已经实现了细晶粒或超细晶粒钢的工业化生产。与低强度钢筋相比,高强钢筋有更高的性能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因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合理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目前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如苏通长江大桥深水区引桥、上海长江大桥引桥、厦门BRT高架桥等工程都
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悬索桥锚碇基础的沉井在施工中普遍采用。沉井下沉前期一般采取降排水下沉,降排水下沉具有作业面可见、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但降排水施工势必引发
众所周知,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设计中尽量把房屋设计成规则、对称的结构,但是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规则对称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平面不规则的结构会引起
近年来,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以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施工便捷、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能好等特点,开始在土木与建筑工程加固和修复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薄钢-混凝土组合梁也进行了一些研究,薄钢-混凝土组合梁柱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亦有少数研究;但现有梁柱节点中的薄壁钢梁和钢柱
土坡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刚体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等。其中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考虑土体的塑性应变.   近年来,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各自的材料特性,由于自身的优势明显以及技术与经济效益突出,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在现代桥梁工程中,继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