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与悲壮----《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的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们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部巨著都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歌颂了杰出的英雄,洋溢着豪迈的英雄主义激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目前针对单个作品的国别文学研究数不胜数,但是比较文学视野下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审视较少。本文拟采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运用崇高和悲剧的相关美学理论,分析两部作品中英雄主义崇高表现,悲剧性审美特征及英雄主义的不同特点,并对两部作品的文化根源进行探讨。以崇高和悲剧理论对两大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新的角度,有益拓展两部作品的研究视野。引言部分,首先对英雄及英雄主义定义进行界定,概括了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动态,运用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阐述了两部作品的可比性,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及意义。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梳理了西方美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崇高理论,总结了崇高的内涵和本质。简述了悲剧的相关理论和审美因素。第二章:分析了《三国演义》和《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崇高的表现。英雄超人的能力体现了“力学崇高”,英雄的精神则体现了精神崇高。作者所高扬的英雄主义精神彰显了共同的人性,他们伟大的精神催人奋发。英雄主义崇高的本质是人的超越精神。第三章:探讨《三国演义》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的相似的悲剧性审美特征。悲剧人物面临不可调和的冲突,和命运进行顽强抗争,却以毁灭而告终。他们的悲剧精神给审美主体带来了悲壮的审美感受。第四章:分析了两部作品中英雄主义的差异,探讨其背后深层的文化根源。英雄战斗的个人动机不同,两种文化对英雄的评价标准也不同。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核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具有忠、义、仁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则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精神明显。结论部分总结本文,并重申了两部作品比较研究的意义。两部作品中的英雄主义都展现崇高和悲壮的特征,体现了人性不断抗争、不断超越的本质,激起审美主体奋发向上的心理感受。两部作品的英雄主义的比较,可以彰显它们共同的审美特性及各自的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异质文学的互识、互鉴,可促进异质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中西方民族虽然所处的地域时代不同、文化传统迥异,但仍然拥有共同的人性本质及相互理解的心理基础。
其他文献
新型大国关系,指的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随着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形成,可以预见,中美两军关系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是世界教育史上较早使用教学艺术概念的教育家之一,并第一个对教学艺术的本质、功能与技巧进行了系统面深刻的理论阐述。1632年,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然而弱势群体的规模却大幅度增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表明弱势
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面对网络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如何构建基础传输网已成为有线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陕西广电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最终选择了OTN光网络作为其新一代基
在新的经济时代中,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数十倍的比值,营销人员在电信企业里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应对市场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指浅静脉、深静脉和(或)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此时静脉血反流并导致远心端静脉内压升高,从而导致下肢水肿、疼痛、静脉曲张和踝部皮肤改变、溃疡等,严重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构建了三维土质边坡牛角状对数螺旋锥体破坏机制.通过与经典文献解答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探讨了忽略土体体积压缩耗能对三维土坡稳定性系数的
利用非常规压回法压井技术在气侵或井喷发生后,通过压井管汇或钻具直接向井眼内泵入加重钻井液或原钻井液,将气体和已受污染的钻井液顶回到渗透性地层,重新平衡地层压力。针对某
凤阳山区石英岩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两种,均属层控性矿床。其中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是本区主要类型矿床,赋存构造体系为老青山单斜,控矿层位为凤阳群白云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员工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关键。那些所谓的成功企业,无一不在吸引和留住各种人才这一方面具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