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加快贫困地区脱贫,促进贫困县全部摘帽已经成了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缺乏、受市场经济冲击等问题,造成了我国县域贫困,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县域贫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制约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已经成为目前国家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亟需探索有效的县域脱贫途径。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特殊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交流,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不占优势,更需要政府进行政策资源方面的倾斜。政策性金融具有政策导向性、追求社会合理性、体现发展战略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进行农业补贴,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是国家促进资源分配合理化的调节器,能够依据国家政策方针进行金融资源的引导和倾斜,从而给予贫困县域一定的金融政策优势,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助推县域脱贫。但是,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脱贫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贫困县域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各贫困县域基础设施不完善,返贫压力大,农民生活困苦,种种现象决定着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县域脱贫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脱贫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政策扶贫对象:“不够明确、方向偏离、力度不足”;创新信贷投放时机不准、进度不快、节奏不稳;金融产品不够丰富,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需要进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脱贫路径创新。首先通过对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县域脱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析,证明了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县域脱贫的可行性。接着,针对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县域脱贫方面的三个问题,本文从整体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善政策,分别为一、精准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对象,包括建立扶贫对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和积极探索脱贫路径。二、完善农发行扶贫信贷投放,包括农发行扶贫信贷投放需多元化、农发行扶贫信贷投放需制度化和农发行信贷扶贫投放需深入化。三、加强农发行金融扶贫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体制创新。此外,本文以农业发展银行云南分行为例,概括了农业发展银行云南分行在支持县域脱贫实际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为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脱贫提供实际指导,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开展县域脱贫工作,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供经验方法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