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有效应对危机后的严峻形势,我国中央银行持续执行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新出来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我国的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无疑又将对通货膨胀的讨论再度拉上议程。本文以我国200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给量为实际分析对象,采用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技术,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和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显著。本文认为二者之间关系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有:(1)我国中央银行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操作;(2)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3)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我国央行应注意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带来的宏观道德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及时滞性问题。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凯思斯主义应运而生,货币政策才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热点。我国自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后
自2005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制度性改革,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我国中央银行选择了冲销式干预以寻求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前提下,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在本币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
期刊
资本约束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球银行监管官员、学者等的广泛关注。国外对发达国家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