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有效应对危机后的严峻形势,我国中央银行持续执行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新出来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我国的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无疑又将对通货膨胀的讨论再度拉上议程。本文以我国200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给量为实际分析对象,采用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技术,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和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显著。本文认为二者之间关系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有:(1)我国中央银行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操作;(2)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3)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我国央行应注意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带来的宏观道德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及时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