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发对外汉语教学非预设事件的因素很多,如语言知识、课堂环境、教师灵感等。对外汉语教学因其教学对象来源广泛、成年人居多的特点而具有多文化的教学背景,其由文化因素引发的教学非预设事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特有的非预设事件种类,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师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其中与文化因素相关的非预设事件。在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本次研究的整体思路并确定全文框架。以教师访谈为主,课堂观察及笔者自身教学经历为辅的方式收集第一手材料,结合典型案例梳理造成非预设事件的文化因素,如宗教文化差异、饮食分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及敏感问题等。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应对非预设事件时的行为既相同又有不同。两类教师均能从非预设事件入手,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熟手教师应对行为审慎,更倾向于维持原有的预设课堂,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新手教师采取的方式更加灵活,有时会放弃预设的课堂设计,从非预设事件入手,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情景继续教学,但这会影响到原有的教学计划。两类教师的应对方法中均有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论文分别从跨文化层面、教学实践层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帮助。最后,笔者从对外汉语教师能力培养及职业发展的角度为对外汉语教师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本实践报告基于笔者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航拍中国之山西》的模拟交替传译实践。纪录片内容主要涉及山西省自然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此次口译实践以释意理论作为指导理论,译者需要把握源文本的篇章意义而非局限于源语言的形式。本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介绍该口译实践的背景信息,源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第二章为过程描述,主要介绍译前准备工作,口译过程以及对整个口译过程的译后反思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几乎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手机需求量都很大。2019年小米手机销售量为1.245亿部,位居全球第四,销量十分可观。鉴于手机市场热度和小米公司发展潜力,笔者选取雷军“一往无前”公开演讲作为本次模拟口译材料。本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主要介绍此次模拟口译任务、该演讲的语言特点以及口译要求;第二章是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描述、译后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打”被广泛使用,其意义和搭配繁杂,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将动词“打”视作一个孤立的字去考察其在句法、语义以及认知等方面的演变,对常见的“打+名词”构式的语义以及名词的语义特征与分类关注不足。另外,动词“打”的语义演变呈现出多样性,包含几十种含义,因此只通过“打+名词”的形式上去推断其整体含义是困难的。可以说,“打”的语义多变性对“打+名词”构式的理解以及汉语教
本报告的撰写基于“WTO改革”讲座的英译中模拟口译实践。该讲座为线上英文讲座,内容主要涉及世贸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的原因。笔者结合具体例子对模拟口译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做了分析和译后反思,发现不均衡的精力分配会影响口译效果,导致口译不流畅,源语信息不完整,合理地精力分配有利于译者更好地进行口译。本报告共四章。第一章是任务描述,简单介绍此次口译任务的背景和源语文本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是过程描述,介绍了笔者在口
笔者以A公司流式计算负责人在“FFA2019企业实践分享会”的演讲为材料,独立模拟了一次口译实践,本报告是对此次口译实践的分析与反思。过程中,笔者以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为指导,分析了口译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策略。本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描述,介绍该口译实践的背景信息,主要任务要求和意义,以及源语语言特点;第二部分为过程描述,主要介绍译前准备工作,包括相关信息的收集、熟悉演讲者讲
近年来,政府回应实践工作大范围铺开,表明了政府对公民参与的重视以及对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从本质上来看,政府回应有赖于公民参与,而公民参与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也会对政府回应产生影响。尽管现有研究指出,公民参与情绪特征会对政府回应产生影响,但是并未能详细阐述其影响机理。本文首先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将政府回应划分为政府回应及时性和政府回应负责性两个维度;其次结合政治沟通理论和政治情绪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模
本实践报告是以《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对马云的新闻访谈《今日疫情应对:马云的行动》作为素材,访谈的主题是马云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所做的重要行动。作者发现此次访谈中发言人的话语出现诸如信息不明、句子松散和复杂的文化负载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选择释意理论作为此次口译实践的指导理论。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是一个理解源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并把源语中的意义与情感忠实地再表达的过程。本报告包含五个
汉语成语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留学生汉语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后,想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成语就成了必然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语掌握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其汉语水平的尺度。成语学习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却也是他们的学习难点。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使用时普遍出现较多偏误,正是在出现偏误,修正偏误的过程中,汉语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人际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使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建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制约下各种语言策略的选择等问题。而致歉语作为礼貌用语的一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关系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致歉语也成为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先前研究多运用“面子理论”、“礼貌原则”、“修复理论”等集中探讨致歉语的类型、致歉语的功能和致歉的策略,鲜有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关注致歉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国家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尼作为公认的华人最多的国家,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每年都会派出大批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并且人数还在不断攀升。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中语言、气候、饮食、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留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