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动因及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从事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高科技企业实现产业转型,高科技企业也因此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动因,并对并购过程和机理用自组织理论予以解释,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是双方实现共赢的自发过程。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113起案例作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所有案例并购前后的绩效以及产业效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予以考察。然后本文将样本划分为1999-2000年以及2001-2006年两个阶段,对并购的绩效以及产业效应予以更深入的分析。本文还将样本划分为不同产业类型,对不同产业类型之间并购前后的绩效和并购产生的产业效应予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前后绩效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产业效应对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对两个时间段的分析,发现在1999-2000年这个时间段的并购绩效显著,并显示了并购的产业效应,而2001-2006年的样本并购前后绩效并未出现显著差异,没有显现并购高科技企业的产业效应;在仅考虑托宾q单个指标时,发现并购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后上市公司的产业效应有所提升,但并不显著;并购生物医药产业类和其它产业类企业后上市公司的产业效应有显著性下降;并购电子信息产业类产业效应略微好于并购生物医药类和其它产业类。而且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分时间段的托宾q检验,可以发现,1999-2000年并购电子信息类企业产业效应有显著提升;而2001-2006的实证结果则恰恰相反,并购电子信息类企业后上市公司的产业效应显著性下降。 最后本文结合产业周期理论对前面的实证研究结果予以解释,认为在高科技行业整体上处于景气期(即整个高科技行业处于产业周期的成长和成熟阶段)时,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业绩有显著性提升,同时,产业效应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有积极显著的影响,此时上市公司选择并购高科技企业容易取得成功。就某一特定的高科技产业而言,本文认为当该产业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对并购绩效有显著提升,产业效应显著。
其他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优质资源过度向大中型医院集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十分薄弱,社区卫生服务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紧迫性,当务之急是加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