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柬埔寨王国是东南亚地区较为典型的农业国,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二是轻工业制造(服装/鞋类);三是建筑业;四是旅游业。柬埔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最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小型的加工业和装配业,由于长久的战乱局面,大部分设备及制造技术相对落后,原材料、零配件以及电力等资源非常匮乏,最终导致生产落后。柬埔寨土地资源富饶、气候适宜,比较适合种植传统的农业,因此其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其中大约有80%的柬埔寨人依赖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来维持生活。其主要的农产品有水稻、木薯、胡椒、橡胶、玉米以及热带水果等,其中水稻是柬埔寨主要的农作物,占全国耕地面积超过了80%,产量占柬埔寨全年农产品产量达到了90%。柬埔寨大米的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苏马里大米和茉莉花大米等一级米,姜花大米、娘明大米和普通米为二级米。 柬埔寨大米生产和出口显示了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出口市场以及欧美大米市场,为柬埔寨带来了明显的大米出口贸易收益。特别是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给柬埔寨大米产业及其出口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柬埔寨目前的大米出口政策、出口业务以及出口企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进一步扩大大米出口规模,增加大米出口贸易的利润,柬埔寨政府有必要针对大米的生产、加工以及出口等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需要充分借鉴泰国关于大米出口的相关政策经验,完善粮食的直接补贴政策,如对农业机械化增加津贴额度,提高对优良品种的补贴额度,或通过间接补贴政策进行支持,如为农民提供价格优惠且品质优良的化肥及农药等生产资料。这些惠农政策将有效地减少农民生产成本,且可以调动企业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关于建立农业产品制造与销售的共同体,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增加和扩大对大米制品的销售推广力度及范围,努力实现大米加工厂生产和销售的基本自足;政府还需推广并实施针对农作物征收的收成保险,以此来减少农民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柬埔寨政府提倡利用综合技术来种植水稻,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支出,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目前柬埔寨政府正在努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举措可以在不断提高大米质量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最终达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论文的目的是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及符合柬埔寨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拓展可持续的出口市场,提高柬埔寨大米竞争力以致促进贸易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