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的说“物化”就是本来由人占有,归人支配的物反过来占有人,支配人。在物化的社会中,人的发展受到压制,人的本质得不到实现。物化的现实成了人的应然发展归宿——“自由个性”的最大阻碍。“自由个性”思想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中“自由”一词出现三百次左右,“个性”一词出现过近二百三十次,并且“自由个性”一词也出现过至少六次之多。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自由个性”在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等等,目标都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其最终诉求也是要实现人的“自由个性”。但是在现实中“自由个性”的实现却受到“物化”现实的阻挠。人的劳动、社会关系以及本质都不同程度的开始物化,权力腐败、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物化”的现象和价值理念越来越多的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因此,要想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就必须扬弃这些物化的现象和思维。首先,必须要从现实出发扬弃物化的劳动现实,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其次,要扬弃物化的社会关系,使交往关系得到普遍的发展;再次,要扬弃人的物化本质,使人作为人全面占有自身的本质。而要突破物化的限制,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为始终将“自由个性”作为价值理想提供政治保障;坚持共同富裕的方针,从而为“自由个性”的最终实现提供经济基础;坚持精神家园的构建,为个体向着“自由个性”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一言以蔽之,“自由个性”为走出物化困境提供了可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