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肿痛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获得一个满意的关节,提高术后疗效的满意度,以期为TKA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1日到2017年5月1日,符合诊断标准的TKA术后慢性疼痛,且术后疼痛病程超过2个月的门诊病人。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腕踝针+六味地黄丸组、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共三组。具体治疗方法:阳性对照组:疼痛评分>3分时,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200mg/次,2次/日,口服30天。腕踝针+六味地黄丸组:在阳性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六味地黄丸8粒/次,3次/日,口服30天;并给于行腕踝针针刺下3、4、5区,针刺时间30分钟,1次/3天,共10次;腕踝针组:在阳性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于行腕踝针针刺下3、4、5区,针刺时间30分钟,1次/3天,共10次;分别对治疗前、治疗第15天、治疗第30天、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8个月进行VAS评分、HSS评分。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第15天、治疗第30天、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8个月膝上5cm大腿周径。结果:除7例病人失访外,其余85例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8个月,所有符合标准并完成8个月随访的三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H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腕踝针+六味地黄丸组患者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说明在口服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对缓解疼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HSS评分:腕踝针+六味地黄丸组患者在治疗后HSS明显高于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H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组治疗后HSS评分明显高于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说明在口服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能更更好的改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四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肿胀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腕踝针+六味地黄丸组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明显优于腕踝针组、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口服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促进肿胀消退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口服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肿痛,能更好的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促进肿胀消退,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