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探讨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作用研究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用药规律及治法,并研究益气活血祛痰方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效应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到近现代文献中痴呆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治法等进行探讨;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数据挖掘与关联规则分析法,对历代医家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方剂的药物组方进行整理分析,探究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从“气血学说”的角度,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对脑泰方进行加味,探讨加味脑泰方益气活血化痰的作用及其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第二部分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综合证据和决策依据,且为进一步开展本实验研究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动物实验: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加味脑泰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30天后进行水迷宫检测,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大脑海马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基因水平的表达。2、细胞实验:通过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及鉴定,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后,用加味脑泰方与阳性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缺氧24h和复氧2h时间点海马神经元活力并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免疫染色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中医理论探讨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认识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之源,直至明代痴呆才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被提出,且明清医家发现“痴呆易继发于中风”为血管性痴呆从老年痴呆分化出而独立成病奠定基础;血管性痴呆年老易犯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五脏气血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虚、瘀、痰”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2、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痴呆相关病症方药的挖掘分析,发现用药规律为补气药、补血活血药、安神开窍药为主、祛痰湿药与滋阴药为辅。3、基于古代文献研究,从“气血学说”角度,结合现代中医学辩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进展,发现益气活血祛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具有益气活血祛痰作用的加味脑泰方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第二部分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或益气活血祛痰方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一般状况: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毛发、饮食、精神等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造模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毛色枯暗、唇甲暗紫等;部分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眼裂减小及眼球轻度凹陷;少部分老鼠烦躁不安,活动增多,行走不稳,转圈等表现,且自洁能力下降,毛发变稀疏,缺乏光泽度。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前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VD模型组类似,经药物干预后,饮食、精神、活动与VD模型组大鼠比较逐渐恢复,一般情况较好。2、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加味脑泰方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在撤除平台后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说明该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有一定改善作用。3、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稀疏,排列松散不规则,细胞间距增宽,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小、染色加深、核仁显示不清,部分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脑泰方高、中剂量组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形态完整,轮廓清晰,核体积增大,核仁比较清楚,与西药奥拉西坦组相比无明显差别。4、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使用加味脑泰方干预后,高、中剂量组SIRT1、IκBα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Bax、NF-κB、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有降低,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氧/复氧能够对海马神经元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加味脑泰方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6、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空白血清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加味脑泰方组细胞凋亡的比例分别为32.17%、70.93%、72.7%、43.6%和50.87%;且Q3区域活细胞群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细胞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加味脑泰方组活细胞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荧光免疫染色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使用加味脑泰方含药血清干预后,SIRT1、IκBα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而Bax、NF-κB、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中医理论探讨与Meta分析,提出“虚、瘀、痰”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因病机,益气活血祛痰法是其重要治法。2、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与学习记忆相关的SIRT1因子的表达,既激活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NF-κB表达降低,相关因子IκBα表达增加,又激活SIRT1/Bax信号通路,Bax表达减少,相关因子Bcl-2表达增多,而Caspase-3表达减少,从而调控炎症通路与抑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以保护神经元与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3、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提示血管性痴呆从益气活血祛痰立方是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发掘。
其他文献
文章论述了法律意识对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出法律意识是立法实践的指南,是正确执法与司法的思想保证,是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思想保证.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
<正>美国学者玛勒诗认为,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组成。他认为,这3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先发生容易疲惫现象,即情绪衰竭,接着变得失去耐心、暴躁
介绍利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定肥料中K+和NH+4,该法分析一个样品仅需几分钟,且不需要专门的仪器特别适用于现场快速、简单测定肥料中钾和铵含量。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precision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