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加剧,生态的保持和经济的增长在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如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展,在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生态用地安全势在所需。 本文旨在如何构建一种生态与经济兼顾的建设用地扩展模式,运用“反规划”为指导思想,以绵阳市安县为研究区,以构建区域综合景观安全格局为研究手段,探讨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模式,为政府用地规划提供导向。 (一)构建了防洪安全格局、水土保持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乡土文化遗产安全格局以及游憩安全格局,维护了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 (二)形成了区域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建立了生态基础设施,以研究区西北部高海拔山体、森林资源、涪江水系为重要生态源地,以丘陵、水库水面、农田为重要斑块,通过水系、道路等线状要素建立了生物保护廊道、乡土文化廊道及游憩廊道并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划分为高、中、低、无四个安全水平,明确了生态基础设施的地域范围与关系。 (三)通过将生态基础设施的四个安全水平除去基本农田、水系等,并建设用地相整合。无安全水平的范围为生态优先型扩展模式范围,该模式能提供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为564.32公顷,无安全水平、高安全水平则为生态经济兼顾型扩展模式,该模式能提供的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为1123.45公顷,无安全水平、高安全水平、中安全水平的范围则为经济优先型发展模式,该模式能提供的建设用地是数量为5342.09公顷。 (四)根据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自身土地利用特点,生态经济兼顾型扩展模式为研究区目前最适宜模式。在该模式的引导下,将无安全水平区域划定为最适宜优先发展区域,高安全水平为允许发展区域,中安全水平为有条件发展区域,低安全水平以及基本农田则为限制和禁止发展区域,这样不仅满足了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目标,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生态保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