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脑卒中患者HRV的特点,并分析HR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脑卒中患者,根据CT、MRI检查结果分为脑出血(37例)和脑梗死(35例),选择同期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进行24小时的HRV监测,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4h内和治疗一个月后分别进行一次监测,对三组人群的HRV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HRV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脑出血与脑梗死在入院后24h内的一般情况资料及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入院后24h内有显著差异(P<0.05)。2.脑卒中患者患者在入院后24h内及治疗1个月后的HRV各项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TP、LF、HF较对照组均显著的降低,LF/HF升高(P<0.05)。3.脑卒中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HRV各项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LF较入院后24小时内均显著升高(P<0.05),脑卒中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TP、HF、LF/HF与入院后24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h内及治疗1个月后的SDNN、SDANN、r MSSD、PNN50、TP、LF、HF指标在日间及夜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F/HF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患者患者在入院后24h内的指标除r MSSD外、SDNN、SDANN、PNN50、TP、LF、HF、LF/HF日间和夜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脑卒中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SDNN、SDANN、r MSSD、PNN50、TP、LF、HF、LF/HF指标夜间均显著高于日间(P<0.05),与入院后24h内比较除LF/HF降低外,余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5.以HRV的时域指标SDNN和频域指标HF、LF分别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时域指标SDNN、频域指标HF与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LF与NIHS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HRV昼夜间波动节律减弱或消失,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严重;随着病情的稳定,HRV节律逐步恢复。2.HRV的时域与频域指标与患者的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