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内生放线菌抗杨树褐斑病活性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褐斑病是目前危害我国杨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药用植物茵陈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大量放线菌,以杨树褐斑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筛选获得具有抗杨树褐斑病原菌活性菌株,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NA等分子特征等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工艺优化验,初步弄清对杨树褐斑病具有生防作用活性菌株资源。结果如下:1、从茵陈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49株内生放线菌,编号依次为KLBMP4901-KLBMP5407。2、以杨树褐斑病病原菌为指示菌,对349株菌进行抗杨树褐斑病病原菌筛选,结果显示,有75株放线菌具有抗杨树黑斑病活性,其中4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达到了80%以上。3、对上述4高活性株菌株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这4株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4、综合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等方法对上述4高活性株放线菌菌株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4株链霉菌抗杨树褐斑病最佳发酵条件:KLBMP4014最佳发酵条件:果糖5%,蛋白胨1.2%,发酵时间196h,pH7,接种量6%,转速190r/min,温度28。C; KLBMP4034最佳发酵条件:燕麦4%,蛋白胨1.5%,发酵时间196h,pH4,接种量6%,转速190r/min,温度28。C;KLBMP4124最佳发酵条件:果糖5%,蛋白胨1.5%,发酵时间196h,pH7,接种量6%,转速190r/min,温度28。C;KLBMP4306最佳发酵条件:燕麦5%,蛋白胨1.2%,发酵时间196h,pH7,接种量6%,转速190r/min,温度28。C。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区域性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更为不均,同一地区的降雨频率和强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降水格局的改变可能导致更严重和频繁的区域性干旱,而区域性干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护湿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灾害频发,尤其是寒害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遥感技术。通过光谱成像仪获得的高光谱图像具有比传统遥感图像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使高光谱图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光谱图像包含了成百上千的波段,波段与波段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给高光谱图像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降低高光谱数据的维数,提高数据利用率和处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对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通信”这一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给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模拟电路进化设计是硬件进化的一个分支,模拟电路进化设计对硬件进化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硬件进化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着重分析基于VB平台的模拟电路实时仿真设
激光测风雷达可以探测局部大气三维矢量风场,具有精度高、体积小、探测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激光测风雷达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成功实现了局部三维矢量风场探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