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不论从辩证唯物主义、佛学、生物学还是心理学来解释,都体现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对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是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在文学庙堂中,文学意识是作家用最合适的文字或语言来表达自己某时最真切的想法,是一种精神渴求,更是一种人文态度。“先锋文学”正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主体”意识最强的一派,其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创新”,其方法就是在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引进被忽略和禁忌的题材,表现自己对世界、社会和人的态度与精神追求的文学流派。先锋文学作品中的先锋意识主要表现在“离异”既定的秩序,张扬人自身的“主体性”,犹如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以一种大无畏的挑战精神,剔除政治、道德、商业中的谎言和维护权利阶级而编造的愚民谎言。 李洱小说从知识分子题材到历史题材到乡土题材,都体现了他独特的知识分子文化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先锋的形式,幽默冷峻的语言,解构传统历史小说的宏伟叙事,直面生活和人性的虚假。不论是他笔下的知识分子,还是农民等底层人民,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真实细腻的表现,揭示了当代社会的巨变和人性的异化。李洱小说不论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还是放在世界当代文学中,其先锋意识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当前的文学研究界,对李洱及其作品的研究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李洱的小说创作过程与许多作家比并不算长,但是由于《花腔》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喜爱,才使得李洱及其作品广为人知,随之对李洱作品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研究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研究大体分为三种:一是从李洱小说的某一题材范畴入手,探讨的是此一题材下的李洱小说创作特征;二是就一个作品,深入研究其艺术手法和特色;三是以整合的视野,对李洱小说创作状况的整体梳理。但是不论是单个的研究,还是整体的梳理,都没有从李洱作品最突出的先锋意识入手,整体研究其各类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李洱先锋意识的形成与表达。本文所要做的工作正在于此,通过以知识分子题材(《导师死了》、《饶舌的哑巴》、《午后的诗学》等)、历史题材(《花腔》)和乡土题材(《石榴树上结樱桃》)三者为基础,从整体上、宏观上深入探讨李洱小说的先锋意识,从而向读者呈现出李洱小说创作中的先锋意识与其他先锋作家作品不同的独特之处,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原作家李洱作品的研究。 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历史的解构:将分成三部分(1、记忆与历史2、怀疑中回忆的历史3、历史的责任)分析李洱小说先锋性最突出的表现新历史主义影响下的历史观。“花腔”般的叙事艺术、百科全书式的美学风格在小说《花腔》等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第二章,诗性的消解:是从四部分(1、在孤独中狂欢2、欲望引诱下人性的邪恶3、午后的诗学4、悲剧性的爱情观)分析李洱知识分子小说中先锋意识在其文学史意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困惑与原因上的艺术表达。第三章,乡土的沉沦:将从三部分(1、时代变迁中的异果2、乡土中国的众生相3、万花筒中的当代中国乡土)分析李洱笔下的乡土中国与以往小说的不同,阐述李洱如何突破传统乡土写作传奇与苦难的想象,为读者展现一个先锋意识的乡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