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研究 ——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工业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2020年遭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转型,为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绿色技术作为支撑。基于此,本文以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为研究主线,测算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回答了东北三省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波特假说”,并提出了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本文认为,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纯技术效率是推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从时间维度上来看,2004年以来,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无效的。从空间维度上看,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除高于西部地区外,比其他区域都低。同时,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α收敛,但是存在绝对β收敛。即存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由较低省份向较高省份趋同的“追赶效应”。但是,从半生命周期指标显示,东北三省的半生命周期较长,表明东北三省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道路还较长。本文指出,东北三省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波特假说”。当命令型控制环境规制为解释变量时,东北三省均未跨越拐点,表明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环境执法力度仍需加强,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工业绿色发展的认知,才能够真正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当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为解释变量时,只有辽宁省跨越了拐点,表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必须要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通过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激励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本文还验证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都能够有效带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表明东北三省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就必须要对内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对外继续扩大开放,提升对外竞争力。本文提出,东北三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着六大挑战,即经济下行压力大,化解产能过剩难度大;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所有制结构需优化;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产品层次不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化水平不高等。本文建议,为适应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应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竞争水平;创新人力资源供给机制,建立健全引才育才留才政策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等五条具体路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尝试性回答了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现有文献都是基于宏观数据对全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对于区域性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是否存在收敛性的研究不多。本文基于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并基于SYS-GMM模型测算了影响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当前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表明,东北三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α收敛,但是存在绝对β收敛。其次,探索性解释了东北三省存在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波特假说”。目前学术界对于“波特假说”的内涵界定和认知并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探索性解释了在中国情境下不同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波特假说”,并基于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论证了上述观点。实证结果验证了“波特假说”,且不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东北三省都存在“波特假说”,这为后续研究制定东北三省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协调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内在机制,以及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路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回应了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问题。资源型城市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一直以来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而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下,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需要关注的现实性问题。本文指出,东北三省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最首要的任务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选择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增强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注重产学研结合,释放创新驱动效能,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根本选择。
其他文献
在水上施工时,为了防止水与泥沙渗入影响施工质量,利用壁板和封底混凝土组合成的临时围护结构被称为围堰。八大河特.大桥主桥深水基础按照最高通航水位计算,封底混凝土施工后,围堰水头高差将达到384m,若考虑最大洪水位,内外水头差将突破40m,已超出现有大部分围堰的规模,施工技术难度和风险是空前的。为提高方案的可行性、结构的安全性、施工经济性与效率,需要对不同种类的围堰类型中从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应用情况
我国建筑企业与建筑市场的需求关系进入稳定局面,新增建筑企业的数量速度已经放缓。随着全球经济浪潮的推动、信息化造成的数据透明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构成中的物资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费用走高已经成为常态,建设项目总成本持续攀升。那么管理项目成本,保障企业未来的效益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以YP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现状,发现并分析YP公司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
结构物表面裂缝的识别与诊断是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及时的掌握裂缝的长度、宽度和走向等信息对于维护结构物的健康状况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人工裂缝检测方法耗时高、准确率与检测效率低下,评估的结果易受干扰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客观,高效的非接触式裂缝识别与诊断方法。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致力于对结构物表面图像处理来代替人工的近距离接触式的裂缝识
颗粒物污染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交通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特征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控制措施成本效益分析、控制方案制定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文章采用降尘法监测呼和浩特道路扬尘并分析降尘排放特征。对呼和浩特不同类型道路共30条,每条道路布置1个降尘监测点,并对背景降尘值进行了监测,道路降尘(DFr)与背景降尘(DFb)的差值作为道路自身降尘(ΔDF)。结果显示,
作为一名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多年的练习、演唱的积累,对民歌作品的演唱有一定的体会,本文中的湖南民歌《洗菜心》也是笔者毕业音乐会中将演唱的曲目,更是声乐表演专业学位音乐会必唱作品之一;这首作品是一首经典的湖南民歌,这首曲目的曲调来源于湖南的地方剧种——花鼓戏,想要把这首歌演唱好十分的不容易,这首作品曲调轻快悠扬高亢,人物塑造得伶俐泼辣,歌词则需要用湖南长沙方言来演唱,在此曲目中还有很多的特色拖腔
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并且79%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因此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估颅内和颈动脉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防和精准诊疗的关键。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对比度高且无电离辐射等独特优势,其对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已基本得到临床认可,随着我国高场磁共振设备的广泛应用,磁共振成像将成为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磁共振血管斑块成像距
针对人才画像技术在岗位精准招聘流程中存在的成像核心因素需求多元化、偏差大、维度多以及缺乏画像动态优化调整等问题,提出采用金字塔型结构模型对人才画像核心因素进行需求分析,对AI人才画像在精准招聘工作中的可行性流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岗位精准招聘中人才画像动态调整和成像求证等策略,最后对精准招聘工作中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当前的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建筑室内的气密性要求,且能耗控制效果不明显。为此提出了民居建筑外墙围护结构超低能耗控制方法。通过采集民居建筑围护结构信息,分析外墙围护结构信息权重,将传热系数、热流系数、吸热系数和透射率导入到BIM模型中,利用反应系数法计算出外墙围护结构的实际能耗值,确定导热量与墙体导热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计算外墙围护结构在太阳能辐射下的导热系数极限值,建立外墙围护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兼具绿色、高效、安全等特点的新式交通方式,是我国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用钢的结构、品种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对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用钢发展方向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