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域泛化的K-匿名隐私保护算法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数据共享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所以如何保护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变得愈发重要。在信息安全领域,数据发布中的k-匿名隐私保护技术通过打破原始数据集中数据拥有者与数据记录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数据的匿名化,并对数据中隐含的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处理,有效降低发布数据中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本文将对数据发布中基于局域泛化的k-匿名隐私保护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隐私保护技术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并对数据发布隐私保护中经典的匿名模型进行分析,之后介绍了k-匿名技术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等方面,最后对k-匿名实现方法及算法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其次,本文设计了 GH-SPK隐私保护方案,并针对OTF算法构造的属性泛化层次在匿名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信息损失问题,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 RC-OTF泛化层次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数值属性进行分类来创建属性泛化层次并在创建新节点时考虑层次中节点的频率,降低泛化层次在匿名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损失。随后通过三种经典泛化层次算法的对比实验证明了 RC-OTF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Bottom Up局域泛化算法实现的匿名数据集中敏感信息容易遭到同质性攻击和背景知识攻击而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的问题,本文提出了k-匿名局域泛化改进算法SPBU。SPBU算法利用敏感属性泛化树约束敏感值在等价类中的频率,并为敏感值添加保护节点限制满足用户个性化隐私保护的需求。最后利用RC-OTF算法构造属性泛化层次,并以敏感值识别率和信息损失为度量标准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 SPBU算法能够降低发布数据中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他文献
表示人物评价的构式“人间+N”近几年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如“人间富贵花”“人间唢呐”等.该构式中常项“人间”的意义与传统认知中的“人间”的意义有出入.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构式常项“人间”在该构式中能被解读为“只有人存在的世界”,具有“人类”的种属意义.在评价功能上,该构式能表达积极性评价、调侃性评价和趣味性评价,这些评价同时又具有主观推介的功能.在指称功能上,该构式体现了评价的跨种类域表达,呈现出不具有唯一性的指称功能.从流行语传播路径上来看,该构式体现出了人设标签化传播现象,为人设符号化提供捷径,为自我
县域高中是一县的教育高地与文化重镇.“县中”如果塌陷,带来的可能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社会阶层的固化.“县中塌陷”的发生,客观上与重点学校制度所引发的高中教育分层分化相关,也与地方政府无力投入背景下市场机制的强势介入有关;而主观上则是在教育需求驱动下,家长主动寻求县域之外更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结果.县中教育的振兴,可以通过政策的直接干预和专门的制度安排,对教育资源及教育机会等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偏向性分配,在完善县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机制的基础上,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充分表达了孔子及儒家教育教学所追求的“快乐”“愉悦”审美境界.通过分析《论语》中“乐”的丰富内涵、“乐”的教学意境,认为“时习”之乐是一种以学习活动本身为快乐的内源于心的快乐,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可以通过主动、立志、好学、力行等方法来达成.
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是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集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正在发生转换,其治理主体逐渐形成由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治理客体表现为传统教育问题和新型教育问题的共存状态,治理机制发展成为治理主体实施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治理目标因治理主体不同既有不同的侧重又有一定的交叉性和重合性,并呈现出多维化等实践特征.全球教育治理范式转换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有效取向、秩序取向、协同取向和人文取向四种.在全球教育治理范式转换进程下,中国应深度参与国际教育事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通量卫星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卫星为通信基础的深空探测、空地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卫星组网定位等业务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卫星图像、监测数据需要及时的回传到地面监控站,因此人们对星地间通信有了更高的要求。星地间通信技术正朝着大容量、高速率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FSO)方向发展,但是大气湍流带来的光强闪烁效应严重影响了 FSO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而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