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色产业作为云南优势产业之一,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日益交融,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在愈发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云南有色产业将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分工,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关乎云南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有色产业具有资源型、高能耗、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云南有色产业具有较明显的以冶炼为核心的初级原料提供者的特征,产品差异化小,成本竞争特点显著。本文在参考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内学者朱春奎、陈红儿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27个省有色产业的基础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五个方面共12项指标,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得分,进而对27个省有色产业竞争力进行排序,并分析云南有色产业竞争力优劣势。云南有色产业具备一定要素、技术优势,但产业整体仍面临营运水平、市场集中度低以及资源瓶颈等问题,此外,产业无论在国内、国际分工中都处于低附加值的不利环节。为改善产业竞争环境,提升竞争力,本文提出,需要充分利用云南有利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区域合作弥补自身资源和技术的不足,加强和国内东部沿海高梯度地区以及资源丰富的东盟国家的合作,提高资源保障度,引导高梯度区域产业向云南的转移。通过区域合作引进资金,加大勘探投资,并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丰富了云南有色产业研究,刷新了研究数据,从区域合作视角探讨云南有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整理齐全国31个省的指标数据,此外,区域合作的研究大多位于原则层面,未深入研究至操作层面。指标体系的设计覆盖层面不够全面,有一定局限性。定量比较分析的范围局限在国内,未涉及国际比较,与当今国际化潮流契合不够。以上不足都是笔者后续研究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