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活性,作为一类独特的功能材料吸引了一大批科学家的目光。其中,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主链形成的单手螺旋结构具有“手性放大效应”,这赋予了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材料更出色的光学活性,并在手性识别,药物控释,对映体选择性结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聚合物粒子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等突出特性。而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材料由于其主链含有大量的共轭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脆性大、强度低和加工性能差等缺点,所以将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与其他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相结合制备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复合型粒子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克服这些缺点并发挥其作为手性材料的优势。本研究中,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复合粒子的制备和种类得到了拓展,对手性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一种含乙烯基的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作为大分子单体,与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经悬浮共聚合制得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POSS复合粒子。由于OvPOSS的加入,复合粒子的表面出现了多孔结构,粒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圆二色谱(CD)和紫外光谱(UV)测试结果证明,复合粒子中的取代聚乙炔主链形成单手螺旋结构,赋予复合粒子显著的光学活性。2、首先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二乙烯基苯(DVB),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了表面含环氧基的功能化交联粒子并作为“核”;将“核”进一步炔基化后,再通过种子表面接枝沉淀聚合的方法,使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在“核”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光学活性的壳层,最终制备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核壳复合粒子。通过SEM、元素分析和XPS的表征,证明了复合粒子被成功制备。通过CD和UV的表征,可以证明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学活性且光学活性来源于取代聚乙炔形成的壳层。3、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丁香醛合成了一种生物质丁香醛衍生物(SMA),以DVB为交联剂将SMA通过沉淀聚合制备表面含醛基的生物基功能化粒子。根据上述研究,通过种子表面接枝沉淀聚合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基光学活性复合粒子。通过SEM和元素分析的表征,证明粒子具有内层为生物基烯类聚合物且外层为手性螺旋取代聚乙炔的核壳结构,并找到了制备此复合粒子的最佳单体浓度。通过CD和UV的测试证明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