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血管密度与PSA相关性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9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列腺病灶采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变组织彩色血流信号平均密度(MCVD)、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对三者间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MCVD与PSA相结合对前列腺癌术前无创诊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2007年泌尿外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10例前列腺结节样增生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3岁;前列腺结节样增生症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65岁。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检查; 1、术前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察,观察病灶所在位置,内部回声及其边界清晰程度,测量病灶大小,使用经直肠彩色血流能量(TR-CPA)技术,经计算机软件后处理,分别测得其MCVD。 2、术前肘部静脉采血,经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SA值。 3、术后病灶组织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测其MVD。 将两组间MCVD,PSA及MVD数值进行比较,并探讨病灶MCVD、血清PSA值及MV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前列腺痛组MCVD、MVD及血清PSA值较结节样增生症组均明显增高(P<0.01),三项指标两者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均>0.467P<0.01)。 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卢测得的MCVD与血清PSA值相结合,可以为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无创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The specialty of tire products results in the long-time existing traditional marketing pattern of manufacturers to(provincial and prefectural)wholesalers to ret
目的: 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v6及MMP-2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其病因学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