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内掀起的金融业购并风潮,成为全球金融系统整合和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这种并购造就了一批银行界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挤垮了为数不少的中小商业银行。国际经验表明,中小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仍然会具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仍然继续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银行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盈利空间趋于缩小,同时,中小商业银行面对2006年银行业全面开放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考察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小商业银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力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以1987年交通银行成立为标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进入银行机构多元化的时代。截至2003年年末,我国已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还有3000多家城市信用社和40000多家农村信用社。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讲,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变量,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性,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日本和香港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表明,虽然中小商业银行的数量渐少且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是中小商业银行不会消失,并会继续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它们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力求获得最大的发展。美、日、港中小银行高效益的经营管理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与市场的需求,抓住良好发展机遇,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就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金融一体化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提出了挑战。在国内,国有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外资银行进驻国内市场、银行业的竞争加剧,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内部环境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法人治理治理结构不严密,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缺乏,资本金补充机制不够完善,风险集中度较高,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从目前排名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普遍要强于国有商业银行。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认清自身发展的环境,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提升竞争力的发展策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性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合理的市场定位,只有认清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面临的现实条件,才能合理选择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其次,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中小商业银行内部需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产权结构,建立产权运作机制,实现产权的流动性。第四,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管理体制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及客户经理制度的创新等。第五,加强战略性联盟。战略性联盟最直接的成效是弥补了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匮乏、业务难以拓展的缺陷,同时还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联盟也存在现实及政策的制约,所以在形式和要点上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有所变化和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第二章研究了目前国外最新的各种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第三章介绍了
全速增长的中国不得不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按照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未来20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将会日益严重。这种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