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审计署加大了对中央部门的审计力度,揭露了一些部门在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告,这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被媒体称为“审计风暴”。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审计风暴”,越来越多的审计结果被公布于众。而且,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的针对性、深刻性和透明度在不断加大。审计报告之所以引起风暴效应,一是敢于披露违法乱纪的严重问题,二是公开透明,不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且向全国人民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就是审计署在审计报告公开的基础上开始实行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风暴”就像一台加速器,大大推进了审计结果公告的进程。
2003年12月12日,审计署发布1号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关于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的公告”,审计结果公告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在我国国家审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截至2006年5月31日,审计署共发布了15份审计结果公告。审计长李金华在2005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将继续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到2007年,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审计署力争将所有审计和调查项目的结果全部对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审计结果公告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构建审计结果公告制,是新时期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是审计监督走向法治化、公开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再次,审计结果公告制的实行,体现了各级政府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最后,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是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我国加入WTO后应对挑战的需要。总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对审计结果公告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明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理论分析,主要介绍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理论依据、审计结果公告制效应的类别。第三部分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现实情况,重点阐述我国国内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及其效应的现实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国外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结果公告制的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建议,即实现审计结果公告制效应最大化的途径,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重要途径:修改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创造审计结果公告制良好的外部环境、防范审计结果公告制下的审计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一些例子具体说明审计结果公告制产生的效应。本文采用的研究思路是:从理论分析到现实情况再到研究结论即实现审计结果公告制效应最大化的途径。本文还以效应为切入点对审计结果公告制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行为学角度对审计结果公告制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