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径流量对江心洲和长江口盐水入侵变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单元,尤其是下游和长江口,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人口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治理和保护迫在眉睫,开展对长江下游至入海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利用水文资料、卫星资料和数值模式开展河流径流量、江心洲和盐水入侵的研究,但是对长时间序列的长江径流变化特征、江心洲演变的定量研究,和高分辨率模式模拟的长时间序列盐水入侵的研究仍然很少,对其变化机制的解释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基于此展开。本文首先对长江下游大通站实测的径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利用滑动平均法去除噪声,发现1937年至2016年长江下游径流量波动剧烈,80年年均径流量为9085.61亿立方米,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达到年均减少10.877亿立方米,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量分别年均减少11.639亿立方米和64.412亿立方米,三峡水库的蓄水加快了下游径流量减少的速度。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得到了11.9、7.3和2.5个月的变化周期。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降水量、气温、厄尔尼诺和PDO(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等因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发现长江下游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由降水量变化引起的,在厄尔尼诺年后降水量会异常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气温和PDO等因素对其变化影响较小。基于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降水量等资料,从Landsat4-5 TM(Thematic Mapper)和Landsat-7 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遥感影像里分别提取了长江下游1985年至2015年两个典型地区的江心洲,分别是南京段的7个江心洲和扬中段的4个江心洲,结果显示南京段江心洲在1985年至2015年间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小,年均减少19.97公顷,但其减小速度逐渐放缓,而扬中段江心洲总体上面积增长,呈现先增长后萎缩的变化特点。两个地区的江心洲的最大影响因素都是输沙量,扬中段的江心洲受到海洋潮汐的影响较南京段更严重,人为影响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基于长期径流量资料,构建了研究区域的高分辨率FVCOM(An Unstructured Grid,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型,模拟出了全深度的流场和盐度分布,盐度从时间上看呈现出“高—低—高”的特点。提取出了1993年至2012年长江口盐水入侵距离,入侵呈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98年中入侵距离达到了这20年的最低值,01年中到08年中7年左右的时间内,盐水入侵的距离持续增加了9公里。从入侵的垂向剖面结构上看,夏天由于海面的水体加热,层化增强,混合减弱,从而造成盐度层化,盐水入侵明显,整个入侵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对盐水入侵距离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满足99%置信度的周期为341-410天、27天、23.95天、13.65-16.13天和4.51-9.63天,这些周期分别是由径流、潮汐、气压波动和潮汐的共同影响引起的。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径流量是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经向风,冬季盛行的北风造成明显的向陆地方向的艾克曼输运,加剧了盐水入侵,而纬向风和潮汐对盐水入侵距离的影响则较小。
其他文献
阑尾是处于右下腹、盲肠末端的一个废用性器官,因粪石梗阻、淋巴管增生或寄生虫侵入等原因导致感染时则易发生阑尾炎.根据阑尾炎病情缓急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慢性
<正>据了解,在城市里,大约有40%的儿童主要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另有40%左右的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参与管教。而在农村,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完全
会议
185例颈性眩晕(CV)患者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变化情况。发现治疗组改善全身症状
研究了不同pH控制方式对S-腺苷-L-蛋氨酸(SAM)发酵过程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发酵过程中不控制pH、控制恒定pH、两阶段控制pH和三阶段控制pH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菌体干重、葡
【正】实习是技校学生必修环节。尽管校企双方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实习生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从实习生管理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提出相应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miR-200c可影响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进程,本研究旨在研究miR-200c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