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探讨武术功力劈砖巨大应力产生的结构基础,保护运动员手部免受损伤,并指导科学训练,本研究选取参加全国比赛的高水平单掌断砖运动员进行螺旋CT扫描,对其手部鱼际和小鱼际肌群进行影像解剖学测量,寻找手部肌群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选取单掌断砖武术功力运动员8人,以网球运动员和普通人作对照,分为功力组、网球组、普通组,均为男性,25-30岁,右利手,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用64排螺旋CT进行手部扫描,采集图像。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三组人群手部鱼际、小鱼际肌群,以及相关的豌豆骨、钩骨和第五掌骨进行三维重建,得出三组各肌群和骨的体积、密度(平均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功力运动员鱼际和小鱼际肌群形态结构的差异,以及该肌群与相关骨结构体积和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鱼际肌群CT值(单位:HU):功力组右手68.50±3.72大于网球组67.19±1.09与普通组66.02±0.74(P<0.01、P<0.01)。左手67.84±2.46大于普通组65.74±0.57(P<0.05),与网球组无差异。网球组右手大于普通组(P<0.05),左手无统计学差异。小鱼际肌群CT值(单位:HU):功力组右手65.71±0.38大于(P<0.01、P<0.01)网球组64.58±0.38与普通组64.40±0.88。左手64.75±0.66大于普通组63.35±0.84(P<0.05),与网球组无差异。网球组与普通组相比,左右手均无统计学差异。(2)鱼际肌群体积(单位:cm3):功力组右手20.52±1.47大于网球组17.13±2.52、与普通组15.73±1.53(P<0.01、P<0.001)。左手19.07±1.18大于网球组15.64±3.17与普通组15.36±1.59(P<0.01、P<0.01)。网球组右手大于普通组,左手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鱼际肌群体积(单位:cm3):功力组右手17.81±0.76大于网球组15.54±3.27与普通组14.85±0.99(P<0.01、P<0.001)。左手16.85±3.17大于网球组14.44±1.42与普通组14.43±0.84(P<0.01、P<0.01)。网球组左右手均无统计学差异。(3)功力组右手小鱼际肌群CT值(单位:HU)为65.71±0.38大于左手64.75±0.66(P<0.001)。鱼际肌群左右手无统计学差异。网球组与普通组鱼际、小鱼际肌群CT值(单位:HU)均大于左手,但无统计学差异。功力组右手鱼际、小鱼际肌群体积(单位:cm3)分别为20.52±1.47、17.81±0.76均大于左手(P<0.05、P<0.01)。网球组右手鱼际、小鱼际体积(单位:cm3)分别为17.13±2.52、15.54±3.27,均大于左手(P<0.01、P<0.05)。普通组左右手无明显差异。(4)功力组小鱼际肌群体积与豌豆骨、第五掌骨骨体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P<0.05),功力组小鱼际肌群密度与钩骨、第五掌骨骨密度之间存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网球组与普通组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长期单掌断砖武术功力运动训练与比赛造成的长期大负荷应力刺激可使手部鱼际和小鱼际肌群体积、密度增加,产生特征性变化,并与巨大力量的产生呈正相关性。这种变化一方面对巨大外力进行缓冲,增加攻击强度和抗击打能力,另一方面减轻运动员局部疼痛,保护肌骨组织免受损伤。这些形态结构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评判训练效果,如力量产生的机理、发力动作姿势、平衡与稳定,也可为手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康复提供形态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