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文化侵略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56个民族的中国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挖掘、整理与建设。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1764年由盛京(今沈阳)西迁至新疆伊犁后,地处西北边陲,经济欠发达,但由于过去特殊的地势,保留了较好的传统体育文化。锡伯族“西迁节”具有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很多传统体育出现了“断层”,故研究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对于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空间,以“西迁节”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释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的文化变迁,揭示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记忆”中的活态传承,阐释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地理因素: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锡伯自治县,三面环山,西临边界,使得锡伯族在较长时间内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锡伯族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历史因素:戍边保国的历史使命使得锡伯族人自小与骑射为伍;生活所需的屯垦生活使得锡伯族人的传统体育变得多样化。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人口的迁移使得锡伯族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圈,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文化因素:喜利妈妈、萨满上刀梯、关帝崇拜赋予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使得锡伯族传统体育更具有文化特征。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之文化变迁:根据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分为“多元化”、“同化”、“边缘化”和“传统化”。随着社会的变迁,锡伯族的“传统化”传统体育文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同化”、“边缘化”。锡伯族的“骑射文化”受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影响逐渐趋向于“同化”;锡伯族的“舞艺文化”在多民族文化圈的环境下呈现了“多元化”;锡伯族的“摔跤髀石打噶啦”在缺乏社会生存机会的境况下,慢慢走向“边缘化”。“西迁节”是锡伯族“文化记忆”中的活态传承:在国家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锡伯族在弓箭制作技艺和贝伦舞都具有合法传承人;“西迁节”是锡伯族文化记忆的主要传播媒介,以“西迁节”为中心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文化空间,充分展现了锡伯族的优秀传统及西迁精神,而节庆活动为传统节日增添了节日魅力,展现了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传承模式主要有三角互动模式,高端商业模式和校内外互动模式。“西迁节”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以“西迁节”为载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集体记忆,弘扬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自觉到文化自尊的升华,表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况;“西迁节”作为锡伯族西迁后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西迁节”为背景,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促进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刺激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