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维持女性的生理、生殖功能并对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分泌的雌激素能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的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因此它对延缓衰老、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减缓骨质钙丢失、降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以及维持性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传统子宫切除术可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加速卵巢功能衰竭的进程,使患者术后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比例增高,而且有可能发生残留卵巢综合征。子宫动脉上行支供给卵巢的血液约占卵巢血供的50%~70%,更有10%的人其卵巢的血液主要由子宫动脉供给。Siddle等证明行子宫切除的妇女(绝经前),其卵巢衰竭的年龄将比自然绝经者早4年,而且34%的妇女在术后2年内出现卵巢衰竭和更年期症状,且重度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子宫与卵巢之间的解剖是我们理解子宫切除影响卵巢血液供应的关键。卵巢的血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卵巢动脉,另一部分来源于子宫动脉的分支—卵巢支,两部分动脉在输卵管下方的阔韧带两层间构成吻合弓,从弓发出许多小支分布于卵巢、输卵管及子宫壁。根据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卵巢支两者对卵巢的供应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多见,为两者在卵巢门吻合的共同营养型;Ⅱ型为两者各进入卵巢内外侧各营养一半型;Ⅲ型为仅子宫动脉供应的子宫动脉优势型;Ⅳ为卵巢动脉优势型。鉴于卵巢血液供应的以上差异,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将对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Ⅲ型患者术后卵巢将几乎无血液供应。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子宫侧缘上行,初段多呈波动较大的迂曲状,后段较平直,有20%在宫体下1/3处的肌层内走行,上行中逐渐与子宫壁疏松,在卵巢支分支处与子宫壁之间约有0.5-1.0cm的疏松间隙。
为了减少传统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造成的损伤,延缓卵巢的过快衰竭,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根据卵巢与子宫的血液供应关系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特点,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这类术式的研究,但大部分为开腹及阴式手术,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文献中暂未能检索到有关这类手术的研究。按手术范围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的次全子宫切除术和保留子宫血管的全子宫切除术,术式包括开腹、阴式及腹腔镜三种。
姜海峡等对保留子宫血管的次全切除组和传统子宫次全切除组各32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术后半年对照组出现性生活质量下降及围绝经期综合症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术前后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传统组除LH(P>0.05)外,FSH及E2术前和术后半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张师前等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研究组)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对照组随访第1月起FSH明显升高,随访至第6月起E2明显下降,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两项指标在研究组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LH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卵巢支检出率为100%。
相关的开腹和阴式手术研究结果均表明,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相对传统子宫切除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子宫切除术后卵巢过快衰竭,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的性激素水平的检查、术后腹痛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临床研究,对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一类能最大限度延缓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衰退的手术方式,这将对术后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0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分为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组(研究组)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各30例)。
研究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患者与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有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术后随访结果,从腹痛、围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激动、抑郁、疑心、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泌尿感染、阴道炎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手术前卵泡期及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两组血清性激素含量,包括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的变化进行比较。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两组术前的血清性激素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E2(P=0.846)、FSH(P=0.951)、LH(P=0.777);
3.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性激素中E2、FSH、LH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手术效应在E2、FSH、LH三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E2=0.006、PFSH=0.018、PLH=0.021),时间效应在三组内均无统计学意义(PE2=0.093、PFSH=0.132、PLH=0.115),手术效应和时间效应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E2=0.072、PFSH=0.093、PLH=0.086)。分别进行两组内两两比较,结果发现术后研究组E2虽然呈现下降趋势,FSH、LH呈现增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2(P1月=0.134、P3月=0.159、P6月=0.087)、FSH(P1月=0.090、P3月=0.047、P6月=0.021)、LH(P1月=0.063、P3月=0.057、P6月=0.036);而对照组术后1个月E2(P1月=0.003)即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性激素中E2(P3月=0.004、P6月=0.000)明显降低、FSH(P1月=0.018、P3月=0.006、P6月=0.004)、LH(P1月=0.026、P3月=0.007、P6月=0.005)呈增高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α=0.05/6=0.008333);
4.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性激素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2(P=0.008)、FSH(P=0.001)、LH(P=0.048);
5.术前两组的FSH/LH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FSH/LH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SH/LH>1的比例明显增多(P<0.05,以FSH/LH是否大于1为界);
6.两组术前围绝经期各症状均较轻微,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比较,对照组中的各症状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改良kupperman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评分较高,围绝经症状的发生率相对多。
结论:
1.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2.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传统子宫切除术后卵巢过快衰竭,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