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精准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两大战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而生态产业扶贫既可以起到精准扶贫、消减贫困的效果,同时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而从经济法的层面来看,责权利效相统一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指导着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从这一角度来看,在权利方面,法律制度赋予相关主体法律权利的同时又没有将这些权利很好地做到平衡协调,因而导致扶贫法律关系中的一些权利存在冲突;在效益方面,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所或得的生态效益也并不显著;在利益方面,利益关系处置不当是生态产业精准扶贫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应地在责任方面,生态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与职权没有做到统一协调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要解决这些现象,就应当通过法律制度强化产业精准扶贫的生态环保特色,并明确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权利优先权序位,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当完善生态经济宏观法律调控,完善生态救济法律保障机制,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来保障生态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基本利益。而针对生态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腐败现象,也应当完善法律监督机制,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监督来打击腐败、防控腐败。完善了上述法律措施,生态产业扶贫制度就可以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下运行,从而提升生态产业扶贫的实施效率,使生态产业扶贫真正克服自身缺陷,既实现扶贫效果,又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其他文献
刺参的物性参数是确定其加工工艺和研制加工设备的重要基础参数,但相关数据严重缺乏。通过实验方法测试得到了刺参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和孔隙率4个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房地产建设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也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满足了一大批民众的生机和生活需要。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却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①.
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技术自2008年比特币问世以来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加密货币如门罗币(Monero)、大零币(ZCash)、达世币(Dash)等都是成功应用各类隐私保护技术的明星货币,而在诸多的隐私保护技术之中,零知识证明技术能实现最好的匿名性,因此也成为隐私保护研究领域的焦点技术之一。论文对最新的子弹证明技术进行系统性和原理性的阐述分析,并与Zksnarks和Zk-starks两类前沿零知识证明技
一、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流动的基本情况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资料推算,1995年11月~2000年10月,我国常住地发生变化(跨乡、镇、街道迁移流动)的人口(以下简称"流动人口
1994年7月2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请示的通知>(国发[1994]42号)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