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细胞放大培养的过程工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是中成药及配方制剂中用量最大的一味药,居国药之首,素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的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年来野生甘草面临严重的资源问题,而栽培品种周期长、品质低。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直接生产植物有效成分是解决野生植物资源短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胀果甘草为材料,对甘草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有效成分的可行性、关键问题如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优化控制及反应器放大培养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1)系统分析了胀果甘草悬浮细胞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利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了胀果甘草悬浮细胞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标定指纹峰22个,与野生甘草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58.4%;并建立了悬浮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标定指纹峰16个,与野生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相似度为75.2%,采用LC-ESI-MS技术初步确定两个主要黄酮类指纹峰分别为甘草苷与甘草素,同时分别采用HPLC和LC-MS/MS技术检测了悬浮细胞中查尔酮A和甘草酸的合成。(2)研究了甘草细胞悬浮体系中酶促褐化反应发生的机理及其有效控制策略。甘草细胞固-液转化后受到液体悬浮环境的渗透胁迫和流体剪切压力,引起细胞膜受伤,导致酚类化合物和多酚氧化酶结合造成酶促褐化的发生。对于甘草细胞来说,比较有潜力的PPO抑制剂是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当0.1mM的这两种抑制剂分别被添加到悬浮体系中,褐化现象明显得到控制,细胞活力得到维持。(3)分析了甘草细胞悬浮体系的流变学特性。获得不同发酵时间的流变参数,建立流变本构方程,为甘草细胞放大培养过程的优化操作以及相关的反应器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4)建立了甘草细胞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的放大培养工艺。并对甘草细胞在反应器中悬浮培养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反应器特有条件下,细胞活力、生物量积累、过氧化氢产量和甘草黄酮合成的变化情况。分别以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所得数据为样本,运用BP神经网络耦合遗传算法获得反应器中细胞生长的最佳操作参数。经实验验证,这种基于神经网络耦合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与传统的正交试验方法相比,反应器中细胞的生物量积累提高了6.9%。(5)建立了根癌由农杆菌介导的胀果甘草悬浮细胞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将黄酮类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基因-查尔酮异构酶基因,通过构建过表达的pCAMBIA1303-chi重组质粒转化到胀果甘草悬浮细胞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过表达chi基因,黄酮产量提高的转基因甘草细胞系,甘草黄酮的产量平均提高了0.84倍。
其他文献
为实现服务型制造模式下跨组织业务流程的运行,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跨组织协同业务流程构建框架。以制造服务为业务活动功能的实现载体,通过对
<正>1教学设计思路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本册书的重点亦是难点章节.如何将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与方向的确定和难点化解,如何在初
通过文献资料及观察等方法,对当今国内外篮球队核心后卫在比赛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的产物,更是人们彼此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语中,叠语作为日语词汇体系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频繁地广泛使用。然而,人们对日语叠语的研究
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新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中小企业单纯以简单的经营策略已经难以维持企业的
微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也使得单一的用户排名机制不再适应其自身的发展。目前,对微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针对微博用户排名机制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
针对物流配送中具有容量限制的车辆路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2-OPT子路径优化的混合遗传算法。在该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层染色体编码方案。该染色体编码方案能确保子路径
法兰克福学派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市场化、商品化特征入手,对文化工业扮演意识形态角色、行使意识形态功能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其批判理论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功绩,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