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书信中有关校园建筑内容的整理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他倾资办学,亲自主持集美学村、厦门大学两校的校舍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批中西交融、别具一格的建筑。陈嘉庚旅居海外,书信作为互通信息、联络感情、交流意见的重要媒介,直接、真实的表达了陈嘉庚对于办校事务、校园建设情况等事宜的意见。  陈嘉庚的书信时间跨度从1920年至1959年,涵盖了校务、建筑建设工程、商业经营情况、家事、时事等庞杂信息。本文以陈嘉庚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配合历史照片、历史地图、文史资料,整理出其中与校园建筑相关内容,并作简要分析。多方史料穿点成线,系统的诠释陈嘉庚的建筑设计思想。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主题、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陈嘉庚书信的概况,包括书信的来源、整理方法、内容分类等,着重介绍了书信中建筑相关的内容。  第三部分用两个章节分别从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不同时期,介绍了陈嘉庚书信中有关校园建设的内容,包括办学思路、建筑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集厦两校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和建筑设计与施工四方面。
其他文献
本论文是建立在对中国近代建筑的整体性研究己取得一系列成果之上,对江苏区域内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单体进行更深入考察,以更好地说明江苏近代建筑在历史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形态,并
一般对建筑及组群形态的研究和评价均停留在美学、心理学、传统几何学等领域内,本文提出以分形科学的新视角,并与美学、心理学和传统几何学相结合及比较的方法,对建筑及组群形态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一部分高校原有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很多高校都在扩建或新建图书馆。但是,很多新建的图书馆项目都失去了其应有的自身特色,变成了
本文对社区规划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章采取描述型和指导型向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社区规划实例进行论证,其中包括我国的居住小区和国内外的新城市主义社区。从城市形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交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小汽车普及,使得城市交通的指向性、相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乡村的发展方向何在?如何正确理解当前国家所倡导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又如何在规划领域中真正落实城乡统筹的发展政策? 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在
嘉庚建筑,是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投资并亲自主持建设的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的校舍建筑。以其建筑的中西合璧,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
截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3.75%,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给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
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对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和近期的发展状况的概括性研究,并对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博物馆学,尤其是上
工业革命在总体上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是随着工业材料、工艺和技术的产业变化而变化的,而其中汽车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本文主张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