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息的重要空间资源和物质资源,土地生态安全是维护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外部保障。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海洋新世纪,海岛土地生态安全的维护对于实现海岛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有力保障作用。然而,海岛由于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在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作用下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且生态系统难以自我恢复,生态安全容易受到挑战。舟山群岛是全国最大的群岛城市,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缺乏。近年来,随着舟山群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海岛海洋经济发展使得海岛土地需求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海岛自然岸线大量灭失,海岛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因此,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舟山群岛有限的土地资源,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岛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成为舟山群岛发展海洋经济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舟山群岛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对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4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的目视解译,获取了2005-2018年舟山群岛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建立了2005-2018年舟山群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舟山群岛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基于“P-S-R”评价模型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建立适用于舟山群岛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500m×500m格网作为评价单元,利用综合指数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法,得到舟山群岛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展开土地生态安全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是舟山群岛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2005-2018年,舟山群岛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处于持续减少状态,2005-2018年林地面积由2005年的606.62km2减少到2018年的558.94km2;耕地面积处于持续减少状态,2005-2018年耕地面积由2005年的409.62km2减少到2018年的295.17km2;建设用地面积处于不断增加,2005-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17.23km2增加到2018年的293.92km2。舟山群岛在2005-2018年各地类转移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水体转向建设用地的变化最为明显且呈现斑块状分布,林地转向草地、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等均呈现破碎化分布。(2)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2005-2018年,舟山群岛4个区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舟山群岛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处于0.28-14.07之间,4个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较为显著。舟山群岛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处于0.04%-1.59%之间,4个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差距较小,且普陀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普遍小于其他3个区县,岱山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浮动较小。(3)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5-2018年间舟山群岛的4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均以较安全为主,且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现处于增加状态。舟山群岛2005-2018年平均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58,0.54,0.58,0.57,舟山群岛13年来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不显著,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受舟山群岛建设用地大幅度扩张的影响,4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4)土地生态安全区域差异较为显著。2005-2018年舟山群岛4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较安全和临界安全区域为主。嵊泗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最高,土地生态环境状态相对较好;定海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最低,土地生态环境状态相对较差;普陀区和岱山县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处于嵊泗县和岱山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之间。最后,根据舟山群岛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海岛综合管理、提高海岛治理水平,引导海岛居民和游客参与保护、形成多方保护主体,强化海岛监督与惩戒机制建设、促进海岛监管现代化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海岛生态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