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由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细菌对其产生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导致该类抗生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但它的化学结构,活性,药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已成熟,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难以在结构上有所改变,所以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本研究主要经最低抑菌(MIC)测定从临床分离的15株大肠杆菌中筛选2株高度耐药株,4株中度耐药株,1株低程度耐药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7株耐药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控制作出有益的探索。 首先选取钝化氨基糖苷类药物三种酶的五种基因acc(6′)-Ib,acc(3)-Ⅳ,aadA,aphA,aph(2″)对7株耐药菌进行PCR扩增,这几种基因所编码的钝化酶在大肠杆菌中较为常见,但仅有aphA基因扩增成功,所以初步断定引起这几株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aphA编码的磷酸转移酶的作用。 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这7株耐药菌aphA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是设计参比引物构建表达载体,提取大肠杆菌的RNA,并反转录,利用所设计的检测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得出不同耐药强度的大肠杆菌aphA基因mRNA表达水平存在着差异,二者呈正相关,并且通过耐药性和表达水平的差异,推断出这7株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aphA基因产生的磷酸转移酶的钝化作用。 同时也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对aphA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测,其方法是将aphA基因克隆表达,将表达后的蛋白作为抗体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对不同耐药强度的大肠杆菌aph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得出耐药强度同大肠杆菌aph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成正相关,结论与上述方法相一致。 通过上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4株中度耐药菌的耐药强度相当,所检测到表达水平也相当,所以引起它们的主要耐药机制就是aphA基因编码钝化酶的作用。高度耐药的两株菌在检测中aphA基因的表达有差异,但它们的耐药强度相当,所以还应有其他的耐药机制存在。为了能更深入了解两株高度耐药菌(7、5号)的差异所在,本实验选取了编码16S rRNA基因rrsA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sL,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