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钛管因其高比强度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设备的热交换器中。通过在钛管内表面制备微纳结构的超疏水涂层,能够实现降阻节能的目的,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采用传统阳极氧化方式,在钛管内表面制备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过程中,基体和阴极之间的配置方式严重影响溶液中的电场分布,进而影响纳米管的均匀性。因此,亟待开发适合细长钛管的阳极氧化方式,以获得均匀且超疏水的纳米管涂层。 本研究以内径3mm的钛管为基体,采用同轴阳极氧化法,系统研究纳米管在钛管内表面的生长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动态阳极氧化法,实现在长度930mm钛管内表面均匀化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通过氟硅烷修饰,实现了内表面超疏水涂层。结果表明,在静态同轴阳极氧化法中,钛管内表面的TiO2纳米管在1 h达到500 nm的生长极限,并且其表面形貌不随阳极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阳极氧化过程产生气泡致使电解液溢出,影响了钛管顶端纳米管的生长。设计和开发了动态同轴阳极氧化法。结果表明,钛管内表面TiO2纳米管的生长与溶液流速密切相关。当流速为12.2μL/s和64.2μL/s时,可分别在长度为100 mm和930 mm钛管内表面均匀生长TiO2纳米管阵列。当流速为12.2μL/s时,随着阳极氧化时间的延长,TiO2纳米管表面逐渐出现纳米线;在阳极氧化4h时,钛管内表面被均匀的团簇状纳米线完全覆盖。这些纳米线在超声清洗15 min后可被完全去掉,留下完全开口的均匀纳米管阵列。具有纳米线和纳米管分级结构的钛管内表面,经氟硅烷修饰后,水接触角高达165°,滚动角小于2°,实现超疏水特性。相比较,仅具有纳米管结构的内表面呈现水接触角为120°,说明分级结构为制备超疏水表面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