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比重日益增长,逐渐成为各国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和国外投资的重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间,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尤其是在当前制造业由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就具有很现实的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实现升级的关键。随后,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具体途径。接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检验。这里主要利用了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制造业增加值、总产值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基本计量模型进行了回归。然后,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子行业,分别进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计量分析。通过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以下的结论:整体而言,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和发展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对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具有较大的作用,而房地产业对制造业效率呈现出抑制作用,在政策制定上应区别对待。最后,根据以上定性定量分析的结论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