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视域下的雅努什·科扎克“儿童权利”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适逢二战结束70周年,反思20世纪的多次战乱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教训,在儿童的保护与教育上亦有许多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20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提出与法规化是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波兰教育哲学家、心理学家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1942)于1919年问世的《如何爱儿童(How to Love a Child)》和1929年出版的《儿童权利的尊重(The Child’s Right to Respect)》是儿童权利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1912—1942年间,科扎克将他的思想付诸他的儿童保护与教育实践,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故事。从这两部著作及相关实践,为儿童权利概念的理解与相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也是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雅努什·科扎克的儿童权利观点是建立在对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及教育的研究的基础上的。早期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及人格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本文主要从科扎克人生与思想历程、主要著作、教育实践及在世界教育史视域下的地位等几大方面解读科扎克“儿童权利”的思想与实践。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查阅、翻译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阅览了大量相关的官方网站,对资料进行审阅、比较,获取了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论文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本次研究的缘起及意义、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研究中的重难点。第二章主要论述20世纪历史背景下科扎克的人生与思想历程。第三章对科扎克的两部代表性作品《如何爱儿童》、《儿童权利的尊重》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其中《如何爱儿童》主要阐述了“儿童的权力是什么”的问题;《儿童权利的尊重》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尊重儿童权利”的问题。第四章介绍了科扎克的教育实践,包括“儿童共和国”的构建及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最后一章从世界教育史的视域下审视了雅努什·科扎克教育思想的影响。科扎克的儿童权利理论对儿童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为儿童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权利的发现”,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到,对儿童的关注与法规建构已经逐渐体现出对儿童权利的理解与维护的明确意图,建立在对儿童权利尊重之基础上的思想将开创人类下一代更为健康成长的新时期。
其他文献
钟摆现象是课程改革领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指的是在某一段时期内,课程改革经常会在对立的课程理论之间来回摇摆。这一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中的课程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杜威与泰
学位
全语言作为20世纪中叶在美国诞生的语言教育思潮,立足于整体与联系的原则,考察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并以改变以技能为导向的语言教育现状为旨趣,提出了组织语言课程与实施教学的
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手段;既是响应学校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遵从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宗旨
台湾自2001年以来正式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本次课改通过设置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各学科领域课程小组等一系列举措来发展草根式的校本课程。大陆在2001年也颁布了《基础教育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