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大动脉,历来就有着为国民经济服务和战争服务的双重使命,桥梁则是交通线的“咽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及其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此,仅公路线上的桥梁就达到了53.4万余座,总里程达1.4万公里,这些桥梁对经济发展和战备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近十几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战时破坏桥梁是切断铁路、公路运输的有效手段,历次战争中作战双方都十分重视对敌方桥梁的破坏。越南战争中,美军飞机轰炸桥梁的架次占轰炸铁路设施架次的80%;海湾战争中,美军轰炸伊拉克纵深内的交通设施,使54座桥梁中的40座被摧毁,另外10座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北约空袭南联盟战争中,一开始就针对桥梁进行重点攻击,共炸毁了66座桥梁,使南联盟的交通运输受到了严重影响。桥梁的毁伤,不仅会中断交通线,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战局成败。因此,战时如何快速评估被毁伤桥梁的毁伤程度,组织快速抢修,是个十分重大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的研究采用大型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进行导弹冲击与爆炸作用下大跨连续刚构桥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在计算过程中,战时攻击武器选取BGM-109“战斧”巡航导弹,大跨连续刚构桥选取虎门大桥连续刚构,对“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虎门大桥连续刚构选取了六种工况(包括主梁、桥墩等主要部位)。对主梁选择了跨中截面(截面1)、截面2、零号块截面(截面4),截面6和边跨支座以及对桥墩选择了3#墩作为导弹攻击目标。“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虎门大桥连续刚构各个部位后,对虎门大桥的破坏程度进行了损伤评估,判明了其损伤状态(包括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并根据其损伤状态提出了初步的抢修方法。与此同时,根据“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虎门大桥连续刚构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损伤状态建立了一个原桥抢修的界定标准,依据该界定标准对原桥能否实施抢修做出初步结论,并提出了原桥抢修的初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