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有无必然联系、金融发展能否改善收入差距,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经济学界足够的重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开始被广泛的研究,始于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他们利用一个动态模型,分析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经济增长初期,金融发展将会扩大收入差距,但随着收入的增长,更多的人开始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在此之后,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从实证分析方面,得到的结果也都不尽相同。
本文发现,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其次是由于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而中国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是与金融资源的分配有着巨大联系的。因而,本文试图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国收入差距的状况与金融发展的历史,利用1981-2005年这25年间的数据,分析中国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实证关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并提出金融发展规模和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金融发展效率与收入分配差距负相关的理论假设。
本文采用Johanson协整技术,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发现四者间确实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收入差距有正相关,金融发展效率与收入差距负相关,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均是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
减少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足我国目前经济政策的重点。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于减少居民收入差距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如何提高银行体系效率,减弱国家意志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二是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改善日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使农民也能充分的享受到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三是如何提高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效率,使更多的人进入金融市场,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