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汪氏小苑建筑装饰的意义表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扬州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通过对建筑装饰的分析,揭示特定的建筑装饰形制、元素所表达的深层的意义。同时更加明确清末民初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于汪氏小苑建筑装饰的影响。
  【关键词】:汪氏小苑;建筑装饰;意义表达
  建筑装饰相比较于材料和空间等建筑元素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及其主人审美取向的影响。反之,建筑装饰也从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主人的审美。扬州汪氏小苑始建于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汪氏小苑建筑装饰趋于简化,但财力雄厚的汪氏家族对于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还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扬州汪氏小苑主体建筑分为门楼、东路建筑、中路建筑。西路建筑四部分,各部分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装饰风格也有所不同。
  一、门楼的建筑装饰
  门楼立于墙面的最高处,是住户人家建筑的脸面,即住户人家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汪氏小苑门楼属于“一字型”门楼,门楼外观额墙面上基本不做雕饰的处理,清水磨墙,有序的排列,朴实无华,并不引人注意。整体感觉简单而不平庸,含蓄而不失庄严,尽显住户内敛谦虚的品质。这与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有关,因当时社会动荡,战事不断,与清中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门楼做低调处理是汪氏家族藏富不露的心理所致。虽然如此,深究门楼的细节处理依然能够感受到小苑主人不凡的财力以及对于住宅所寄寓美好的愿景。汪氏小苑门楼建筑材料所采用的是当时上好的灰砖经打磨堆砌而成。门楼总体造型成长方形,高近三米,大多采用石条状平铺。虽然进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有些破损,但依然能够在檐的两端看到分别刻着一朵梅花的图案。梅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常被人们用来高洁、坚强等美好的品质。汪氏小苑主人在门楼上雕刻梅花同样用来表明自己坚韧、清廉的美好品质。
  二、门当与户对的装饰
  “门当”与“户对”是传统民居建筑中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装饰除了美观外还具有镇宅的作用。在封建意识盛行的社会,人们借助于某种视觉符号来求得神明的庇护。“门当”与“户对”有着这一方面的作用。在建筑美学的角度,有门当的宅院就必须有户对。“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两侧的砖雕或木雕,同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门当”是大门前的一对石鼓,在民间传统观念里,因此鼓声有雷霆之势,能够驱邪除害,保佑全家平安,在民间十分盛行。汪氏小苑最初的主人是文官,后代经商。因此,汪氏小苑门楼前门当采用两块长41厘米,宽16厘米,高80厘米的长方体石块,对称分布在门楼前两侧。门当正面的装饰紋样较为讲究,雕刻手法也比较成熟,表现独特的田园风光。画面中有亭、有院、有鹤、有云,还有带着缰绳的骏马,各个造型生动、活泼、自然。鹤与马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富足、平安的场景。门当的侧面一直鹤矗立在云雾中,鹤的造型概括,简练。
  鹤在人们的观念中具有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等美好的品质。在道教中,鹤为长寿的仙禽,具有仙风道骨,所以有“仙鹤”的美称。而马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首先,马象征着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因此有“龙马精神”一词。其次,马还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故中国一直有“千里马”的说法。在建筑中雕刻鹤与马的图案一方面期望汪氏子孙能够像马一样具有奋斗不止的精神以及取得不凡的成就。另一方面希望这些能够通灵的视觉符号福泽宅院,长久的富足、平安。
  汪氏小苑户对采用斜向的对称装饰,并在户对上装饰有仙鹤、松树等图案,仙鹤飞舞的姿势精致传神,栩栩如生。仙鹤和松树的组合寓意着延年益寿。展示了汪氏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及鹤鹿同春的祝愿。汪氏小苑门楼,偏门,后门户对根据其功能和人们的观念采用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门楼作为迎接宾客的主要通道,设计及制作都相对的较为精细。偏门用于女子及不便从正门进入的客人的通道,在户对的处理上自然较为简洁。而后门用于仆人的出入及生活用品的采买通常不设户对。
  三、中路建筑装饰
  中路建筑是汪氏小苑的核心功能区,厅堂、居室、天井共同形成了入口到核心区域的中轴关系。中路建筑正厅“澍德堂”建筑装饰整体感觉严谨而不是庄重,细致不是沉稳。厅堂正上方悬匾额“澍德堂”三个大字,寓意汪氏后人澍德修养,以诚待人、以信接物。澍德堂面南正厅前置隔扇,上置柏木卷篷,柏木取谐音“百福”之吉祥寓意。澍德堂门的形制没有那么严格,裙板中央圆圈内为多宝格,四周为卷材纹样,另一侧面的表示出了房屋的等级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是一丝不苟,此外,不同的门雕刻不同的图案,但是力求切合房屋的主题。
  四、西路建筑装饰
  西路建筑主要由可栖徲、秋嫮轩、两进女眷居室和船厅等建筑组成。栖徲小园是汪氏小苑四个小花园之一。“栖徲”出自《诗经·陈风·横门》“横门之下,可以栖迟”。园中湖石假山堆叠错落有致,花坛中女贞已将近140年历史了。树冠依然圆整端正,花团锦簇,另一株枸杞与女贞同年代。可栖徲小园月门下,有一块半圆形的汉白玉质浮雕踏脚石。以卷草环绕一周,中间刻有银锭、毛笔、如意、“万”字符、绶带等吉祥物,寓意“必定万代如意”。一块踏脚石都如此精细的设计,寓意如此深远,可见小苑主人对于小苑的装饰是多么用心且充满着如此美好的愿景。西路住宅主要为汪氏女眷的居室、书房和日常活动的场所。所以无论从建筑的形制、匾额题字还是花木种植都体现了“女性”这一因素。
  西路住宅的厅堂秋嫮轩,厅内柱子、梁架、廊柱及室内地面铺砖都取方形,寓意女子做人要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清清白白。另外秋嫮轩的房梁没有外漏的,都是用木板吊顶隐蔽起来,并用素色装饰。同样是警示女子做人要冰清玉洁,甚至连桌子都是方方正正的,可谓处处提醒女子做人的道理。从中不难看出汪氏对于女子的教育之苛刻。秋嫮轩从构筑的形式上来看属于方厅,从与正厅的位置比较可以说是偏厅,而从使用功能来看则是女厅。此外,秋嫮轩奶隔断、门罩的装饰相比较澍德堂稍显简单。隔断透雕蝙蝠、卷草等纹样,以矩形为主要的组合元素,裙板浮雕花瓶、案几、绶带等物。同样具有福、长寿等吉祥的寓意。   庭院西廊设有一座“船厅”,隐藏在园中树丛中。进入船厅,现有海梅木落地罩一座,双面精雕细琢,顶端刻有倒着的蝙蝠,寓意福到。此外还有牡丹花和凤凰,名曰“双凤戏牡丹”,以及“狮子盘绣球”等精美的图案,皆有富贵之意。
  五、东路建筑装饰
  东路建筑约建于1935年前后,是在中路建筑和西路建筑完成后加盖上去的。建筑的时间较晚,也更考究,东路建筑融合了更多的西式元素。东路建筑厅堂春晖堂与秋嫮轩不同的是,它的构架形式基本上都是圆的,圆柱、圆梁,建筑构架称圆作。象征男子在外经商,做人处事要圆滑周到。从此即可看出汪氏家长对于家中男子与女子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不同。相对于中路的澍德堂,春晖堂属于小苑中的偏厅,相对于西路的秋嫮轩,春晖堂位置偏东,而就是使用者来说,东路建筑春晖堂后面是四子的居室,再往后是次子的居室,可以说是男厅。汪氏小苑的这一布局也符合了“男左女右”的宗法布局;同时,西厅“秋嫮轩”为秋,东厅“春晖堂”为春,在季节上也做了巧妙的呼应。
  “春晖堂”得名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汪氏以此作为一堂之名意在教育子女,虽然已长大成人也不能忘记父母养育的恩情。春晖堂中的书法题字可谓是画龙点睛,处处可见人文气息,更能彰显厅堂的气度与神韵。春晖堂的落地罩由柏木制作三面镂空雕刻的草龙及花卉纹样,裙板浮雕香炉、花瓶、花篮、案几等,造型各异,无一雷同。花瓶上插四季花卉,寓意“四季平安”。罩面透雕腾花、葡萄、松鼠、猴子,寓意“多子多孙、绵延不绝”。
  六、碎石铺地与地面铺贴
  古代人喜欢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实物上,除了木雕、石雕上各种纹样有所寓意和讲究外,连铺地也不含糊。在东南小园的北端,匠人用碎小的石材铺成一棵松树,树下是一只鹤与一只梅花鹿,寓意“鹤鹿同松”,有延年益寿、福寿双全的意思。此处的“鹤”与“鹿”的的拼贴采用的是勾线的手法,连仙鹤身上的羽毛也勾的很细致。鹿的身上用鹅卵石仔细的勾出放射状的花的形状,可见当时的工匠们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另外此处还有蝙蝠、麒麟、寿桃、灵芝等图案组成的“麒麟送子”图案,并且松树、鹤、鹿、寿桃、蝙蝠等图案都是成双出现,寓意好事成双。除了复杂的动物纹样外,还有几个简单的纹样,花瓶、三只散开的戟,寓意平升三级,再往前是一个圆形寿字形图,寓意即升官又长寿,而寿字旁边是连续不断的“万”字形,寓意万寿无疆。
  汪氏小苑铺地采用里多种形式的铺贴,既有传统的中式元素,也有变化的西式元素。卧室一般铺设木板,刷水漆;庭院采用各色碎石、砖块拼接图案。天井铺设长方形石块。而小苑内的厨房与浴室的铺地形式较为独特。厨房天井的做法是在水泥砂石铺地上用模具刻出花纹,形式较为单一。浴室的铺地整体承袭了西洋风格,瓷砖是汪氏子孙从国外带回来的,红蓝相见,花色拼接也较为丰富。
  七、细节丰富的气孔、下水口
  汪氏小苑内卧室部分基本铺设地板,为了避免地板潮濕发霉,住宅天井两侧厢房下的槛墙下皆留有砖石气孔。通气孔多为花卉造型,精致巧妙,少有重复。还有寿字、暗八仙、双钱等传统纹样,以及梅花鹿、蝙蝠等代表吉祥的图案,并且动物的造型都是成双出现的。
  天井和院落四周的下水口也是十分别致,主要为金钱的造型,雨水顺着四周的水槽流入排水口,取其“四水归堂”的寓意。从气孔及下水口这样的细节处可看出小苑的装饰手法可谓面面俱到。
  小结
  汪氏小苑建筑装饰集中了当时最出色的技术,最优秀的材料,最切实的需求以及最主要的社会思想,但并没有浮夸与张扬之意,反而更加沉稳,内敛。建筑装饰的题材和内容虽然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在于福禄喜庆、长寿安康、道德伦理、出凶避害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就是追求平安、祈望富足如意。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背景下,清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人情怀尤被重视,在其间的创作及理论比比皆是。笪重光作为文人画家,不仅在书画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理论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服饰文化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者,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于一体,它不仅反映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以及生活水平,同时
“练习曲”通常作为训练演奏技巧的曲目而被演奏者采用,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作品33是一套技巧性、音乐性兼具的音乐会练习曲作品,每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本
期刊
中国砖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发现了方砖艺术沿至明清砖雕艺术达到巅峰。砖雕艺术题材丰富,技法精湛,不仅给建筑披上了美的“外衣”,更多的也传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