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质。饮水过少或过多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适宜的饮水量对维持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国北京等四城市居民每天饮水量及水分来源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饮水调查摸索方法,并为我国制定水的适宜摄入量提供依据,于2010年7月-8月在北京等四城市进行此调查。方法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个城市的18-60岁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分为两个人群分别对其饮水量和水分来源情况进行调查。1.饮水量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四城市1483名居民。采用连续7天的饮水记录法,了解其每天的饮水情况,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估计每次饮水量,并记录每次饮水种类。关于一般情况及饮水知识等问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相应的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2.水分来源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城市63名居民。饮水量调查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记录连续3天的每天每次饮水量和饮水种类;食物水来源调查采用双份饭法进行食物样品收集,用国标方法(GB/T 5009.3-2003)测定食物中的水分。结果1.饮水量调查:四城市调查对象每天饮水量的中位数为1488ml,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1,P<0.0001),上海最多(1793m1),成都最少(1150m1);男性每天饮水量(1679ml)显著多于女性(1370ml,Z=8.34,P<0.0001);城区调查对象每天饮水量(1514m1)与农村(1466m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每天饮用白水、茶水、饮料的中位数分别为786ml(占60.3%)、109ml(占22.1%)和186ml(17.6%);四城市相比,白水饮用量最高的是广州(917m1);茶水饮用量最高的是上海(257m1);而饮料饮用量在上海(323 m1)和北京(264 m1)较高;男性茶水饮用量显著高于女性(Z=7.52,P<0.0001);城区调查对象每天白水的饮用量显著低于农村,茶水和饮料则相反。每天饮水量不到1200ml的调查对象占32.4%,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4,P<0.0001),成都调查对象此比例最高(53.4%),上海最低(16.6%);女性这一比例(38.4%)显著高于男性(26.3%,χ2=24.80,P<0.0001)。城市、性别、BMI和身体活动水平是每天饮水量的影响因素;城市、城乡、年龄、BMI、性别、吸烟和饮酒行为是每天白水饮用量的影响因素;城市、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行为是每天茶水饮用量的影响因素;城市、城乡、年龄、文化程度、饮酒行为和身体活动水平是每天饮料饮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中,28.4%的人不知道我国建议饮水量为1200ml,成都最高(41.8%);女性不知道的比例(32.4%)高于男性(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χ2=62.95,P<0.0001,性别:χ2=11.55,P=0.0007)。14.4%的人认为饮水不足对健康没有危害,成都(18.5%)和广州(18.3%)的比例较高;农村(18.6%)高于城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χ2=20.60,P=0.000,城乡:χ2=21.47,P<0.0001)。48.3%的人认为感到口渴时饮水有利于健康,成都调查对象比例最高(59.0%)。19.9%的人不知道白水最健康,在这些人中有17.9%的人认为饮料最健康。2.水分来源调查:调查对象每天水分摄入总量的中位数为3045ml。其中,食物水量的中位数为1157ml(占41.4%),饮水量中位数为1600ml(占55.8%)。成都调查对象的水分摄入总量及食物水的比例(3566ml,55.3%)高于上海(2748ml,33.1%)、北京(2743ml,31.3%)和广州(2929ml,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性每天水分摄入总量的中位数为(3302 ml)高于女性(29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190)。结论我国四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饮水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建议量,水分摄入五成左右源于饮水,四成左右源于食物;饮水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四城市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