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译员在口译活动中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场景,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涉及到各类主题和专业。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深,口译任务中涉及的内容也不断深化细化,这对译员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译员语言外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在理论部分,笔者介绍了本论文的重点理论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同时阐述了释意学派理论中意义单位的定义以及霍夫曼的逻辑序列重构观点。在实证部分,笔者邀请了八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13级的学生参与实验。这八位学生口译水平相近,对金融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实验结束后,笔者以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部分,译员的信息忠实度、语言流畅度都通过量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现出来,形成明显的对比;在定性分析部分,笔者挑选出问题集中的几个案例,借助认知负荷模型进行具体研究。本论文最终得出结论:译员的专业知识能够提升译员在信息传递、逻辑梳理以及表达流利性等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够减轻译员在听辨与分析、短期记忆或译文产出等各阶段的精力需求,从而使译员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同传任务。笔者期望本论文能够对前人在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一些补充,使学生译员更加充分地了解精力分配的模式,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合理地分配自己有限的精力,使口译达到最好的效果。不但译员自身需要对专业知识加以重视,各高校在培养译员时更应关注译员专业化的发展。各教育单位应对翻译硕士培养进行细化,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克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更好地以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译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