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近年发展迅速的中药大品种之一,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从播种到收获,要连续种植3-5年,从而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特别是根腐病害已成为三七产业发展的重要屏障。随着植物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细菌在植物生物防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针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针对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及应用技术问题,本研究从文山三七主产区分别采集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及空白地(未种植三七)土壤样品,分离获得细菌菌株;通过拮抗三七根腐病原菌活性筛选、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活性菌株组成及多样性;通过离体根和活体盆栽生物防治实验评价目标菌株生物防治潜力,从而筛选出抑病效应较好的菌种资源,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探索新途径。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共分离到344株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拮抗三七根腐病原菌活性分析,其中146株细菌对Fusarium solani、F.oxysporum、Alternaria tenuissima、Phoma herbarum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分布于4门23属53种,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较为丰富。在属水平上,芽孢菌属(Bacillus)是主要的三七根腐病原菌拮抗类群。在种水平上,B.Siamensis,B.tequilensis,B.thuringiensis对多数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从分离来源看,健康植株土壤和根腐病植株土壤中拮抗细菌类群较为丰富,而空白地拮抗细菌的类群相对单一。研究表明,B.siamensis Hs02对三七根腐病中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尤其对细链格孢(A.tenuissima)的相对拮抗效率高达85.3%。离体根生物防治实验证实,B.siamensisHs02菌株对由A.tenuissima引起的根腐病的生物防治能力较为明显,接入菌株B.siamensis Hs02后,三七根腐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其生防能力增强,当接入1×1010 cfu/mL浓度的细菌悬浮液后,其生防指数为82.6%。活体盆栽实验结果再次证实,B.siamensis Hs02菌株对A.tenuissima病原菌具有很好的生防能力,且当加入1×1010 cfu/mL浓度的细菌后,其生防指数为67.6%。因此,研究表明B.siamensis Hs02菌株对三七根腐病原菌存在广谱抗菌活性,对抑制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