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特定学科内容的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类型高中化学教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下的PCK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这一主题下PCK的不同,并有针对性地对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其更快地向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发展。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明确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特征,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课程内容和已有研究中的相关教学策略,厘清PCK的内涵与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教师PCK的相关研究及测查PCK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PCK的结构框架。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文本分析法与访谈法对选择的一位新手教师、一位熟手教师和一位专家教师从教学知识、学生知识、学科知识与课程知识四个方面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新手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知识进行表征,能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运用的教学策略单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知识不够丰富,理论知识充足,缺乏实践经验,但是已经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知识;在学科知识方面,能正确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的学科特征,但是对化学基础知识不够熟悉;在课程知识方面,能正确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课程目标,但是表述的教学目标不够合理。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课程知识中对素养目标的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熟手教师较少注意到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已有知识基础对学生产生的相异构想的影响,专家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相异构想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熟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较少考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专家教师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在教学知识方面,较少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表征,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素养的评价。本文在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对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新手教师应多做练习题、翻看教材,熟悉化学基础知识,多注意课堂上学生的状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将理论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践;熟手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积累学生知识,通过阅读化学教育类期刊,提高对学生素养目标的认识;专家教师应多思考发展评价学生素养的方法。同时,对所选课例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规则作为引导,促进学生理解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再通过学习更加细化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理解制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规则的原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为学生提供数据并组织学生绘制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图,进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思考原因,以此培养学生利用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