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WmBn(m+n≤7)团簇的几何结构,得到了它们的稳定构型,研究了它们的基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能,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Gaussian03程序中的B3LYP方法和LANL2DZ基组,对WmBn(m+n≤7)团簇各种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几何参数全优化,得到了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分析各个基态结构的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Δ2En)、能隙(Eg)及WIB键级,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子数较少时,团簇均为二维平面结构,随着原子数的增加其基态结构变为三维结构;团簇中W-W键级的强度大于W-B键和B-B键,W原子对团簇的稳定性起到了主导作用;团簇的热力学稳定性随着W原子个数的增加越来越好。 2、利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和基组对WmBn(m+n≤7)团簇基态结构的自然键轨道(NBO)、磁性以及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研究。对NBO的分析可知,团簇中NBO电荷分布状况与团簇的对称性相关,在对称性较高的团簇中位置相同的原子,其NBO电荷分布状况也相同,W原子比B原子对电荷调节能力强,易与其形成化学键;对称位置上的原子其局域磁矩相同;振动光谱分析表明,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30至1288cm-1处,最大频率以及最强峰值对应的振动模式大部分是B原子或W原子的伸缩以及摇摆振动。 3、对WmBn(m+n≤7)团簇的极化率以及偶极距的研究结果表明:团簇的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随W原子呈振荡变化趋势;W2B3团簇为非极性分子,WB5团簇的极性最强,W5B2团簇的极性最弱,团簇结构的对称性影响了团簇的偶极距和极性。 通过对WmBn(m+n≤7)团簇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展现了团簇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联系,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结构模型。